水浒:李世民一统江山

第一百六十二章 赵佺心中的一团火

第159章 赵佺心中的一团火

只待众人坐好,又一其貌不扬的人到来。

这一下,晁盖与李世民两人噌的一起都站了起来。

这般的态度,唬的宋江、吴用等人也是一愣一愣的。

却看是谁来了?那黑瘦的文人身上还带了些泥水,来的不正是赵佺吗?

晁盖先恭恭敬敬地向前几步,将这赵先生请着坐下。

乔道清这次倒没有低声说,只对着众人言道。

“村前这条溪水水势凶恶,常害人命。赵先生虽来到此地不久,带着咱们几个弟兄,便在那水边乱挖一通。”

“挖一挖,堆一堆,不知怎地,那水势便给它放缓了,还引出来了一支脉,灌溉村中许多的良田。”

“俺们只主动做了这件事,也权当是给晁保正报恩,保正见了赵先生有这样的本事,也是十分的恭敬,又将村民交给俺们使用,正好趁着如今冬日到来,兴修一些水利。”

听了乔道清这般一说,宋江又是万分的惊叹。

“这赵先生竟有这样的本事?”

黑脸上已经堆满了今日遇到的种种震惊。

再看向李世民这伙人的时候,宋江真找不到合适的形容。

武艺便不必说了,这群人的武力,做出了那样大的事,恐怕整个山东都找不到能与之匹敌的。

偏偏这做首领的,不仅仅是武艺高,做事还颇有章法,心系百姓,注重农桑。

身边跟着的人一个个也身怀绝技。

兴许许多东华门唱名的好男儿不明白赵佺的价值,但宋江这种在基层耕耘多年的基层小吏,又岂会不知道像赵佺这般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水利专家的作用?

“难怪我兄弟对这先生这般的恭敬,眼前这条大溪,多年来不知害了多少人命,也不是没找那会修河的看过,到底都无计可施。这才闹出了东西两村的矛盾,我这兄弟也才有了那托塔天王的名号。”

“真是大才,真是大才。”

宋江不停的摇着脑袋,今天都不知见到多少身怀绝技的英雄了,任凭他已练得吏滑如油,这嘴巴都想不出来更好的形容了。

去看那赵佺被晁盖扶了过来,一身的泥水显然刚从地里回来。

又在庄客的服侍下,靠近了一旁的火盆,换上了干净的皮衣皮靴。

他是常年下地的,身体倒也康健,在这院子里将外袍换掉倒也不嫌冷。

只换了衣服,往那人群边走。

一边对着晁盖说。

“河渠已经修的差不多了,开春之后整个东溪村都可以受到这样的便利。”

晁盖脸上的惊叹不减。

无论是几次听了这样的工程进度,也感到心中骇然。

他既然是此地的保正,自然是官府管理乡下的助力,什么收粮税,发徭役往往都需要他帮忙。

他自己家也是有着好些良田的,带着百姓们也多次参与过修河堤的任务。

往年无论哪一块的工程,都要百姓们辛苦一冬。

如今这么大的一个东溪村,赵佺居然只带着几十个人,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便已经将所有的水利修好了。

这种进度如何能不让晁盖感到恐怖?

李世民只向前了两步,也没有跟晁盖抢着去迎,只是站在原地看着赵佺向自己走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龙运为负,我照用不误!
龙运为负,我照用不误!
“罢了。”永承天深叹一口气,“臣先走一步。”永承天,炎汉国师,乃炎汉帝国少有的几位谪仙人之一。一手炼运化人之术,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将缥缈的气运转化为活生生的真人,神鬼莫测,妙不可言。可即便如此,也架不住炎汉国运日渐衰落,又恰逢先帝驾崩,小皇帝上位,毫无根基。为稳国运,永承天只能以自身为代价,与小皇帝的龙运绑定,创造出半朝文臣,才成功将国运稳固。待蓦然回首,小皇帝已然龙运尽丧,天下各地皆是潜龙之
灭世大帝
汉阙三国梦
汉阙三国梦
不知是穿越还是转世投胎,大学生肖彤成了刘备的败家儿子。乱世三国,是梦幻抑或历史?是励精图治以求一统,还是苟全性命做个安乐公?
一吃就胖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