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学识通达,要是肯在学问上下苦功夫,必为儒宗。”
郑玄给予了曹操极高的评价,推崇备至。
他是第一次遇到如此浩气清英、仙才卓荦的年轻儒生。
“康成,你死了这条心吧。”
“继往圣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光是钻研章句,可做不到。”
卢植也是读书人,他清楚地知道朝廷的腐朽。
天灾人祸不断,大汉有倒悬之危。
卢植出任各地郡守,为朝廷平定了不少叛乱。
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认清了一件事。
很多百姓都是因为活不下去了,因而选择反叛。
他们依托山越、羌氐等,摒弃了中原文化,只为了逃避官府、朝廷的压迫。
大汉的赋税,执行的是三十税一。
按理说,百姓的生活应该不会这么差劲才对。
只可惜苛捐杂税极多,实际赋税远远超过三十税一。
最简单的例子是,士族、豪绅兼并土地,扩大自己的庄园、坞堡。
这在州郡非常频繁。
他们兼并土地也就罢了,还藏匿人口、隐瞒田产。
这就非常严重了!
地方官府的耕地都是在册的,士族、豪绅兼并了土地,又不缴纳赋税。
官府怎么向朝廷交待?
地方官员不敢向士族、豪绅出手,被逼向自耕农征重税,补充赋税的缺失。
这下子好了,自耕农遇到天灾更混不下去,日子还没有佃户过得好。
佃户依托世家豪门,好歹有生存保障。
于是,自耕农选择将耕地卖给士族、豪绅,以换取解脱。
地方官府更收不满税了,哪里还会有自耕农的活路?
卢植越探究,越觉得心寒。
“子干素有宏图大志,我不如也。”郑玄感慨道。
“康成以经学救世,未尝不是一条崭新的道路。只是这一条路,见效太慢,而我太心急罢了。”
“刀剑临身,受苦受难的百姓,怎么可能等得了这么久?我能救一个是一个,往后的道路,还是需要康成的指引。”
卢植朗笑一声,还没有对大汉失望透顶。
“曹操援道入儒,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今古经文之争,完全可以取长补短。”郑玄拓展道。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并设五经博士,传儒讲学。
当时的五经,都是今文经学。
直到王莽篡汉,扶持起了古文经学。
东汉古今经文将近两百年的争端,拉开了帷幕。
“看来康成这一趟没有白来。”卢植调侃道。
“何止没有白来,简直是荣幸。”
“曹操让太学诸生骇服,超逸绝尘。他的对手王朗,也是深精儒学。”
“二人的辩难旷古烁今,曹操要是能够继续发展他的玄学,必名冠华夏、为世玄宗。”
郑玄心驰神往,他是儒学的脊梁,一面不可撼动的旗帜。
但要拯救家国,还是得倚靠卢植、曹操这样兼具文韬武略的英才。
倘若曹操因此而错过发展玄学的机会,郑玄一定会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
他理解这样的选择。
唯一的不满,是沧桑世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