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越成曹操,振兴魏武雄风

第38章 蔡邕的飞白书

曹操忽然明白,太学策试很可能不简单。

波云诡谲的朝堂,将会掀起一股铺天盖地的浪潮。

蔡邕的政治敏感度比较低,但他从曹操凝重的神态中,窥探出了一二。

他这个学生,绝对不简单。

曹操摸索清楚了朝堂的运转规律,正一步步地验证、实施。

他的人生,磕磕绊绊。

经过这一次沉淀,必然一飞冲天,犹如大鹏。

“孟德什么时候返回鸿都门学?”

“老夫受诏作《圣皇篇》,现在已经完成了,需要送往鸿都门。”

蔡邕静极思动,决定去鸿都门学看看。

鸿都门也是皇室藏书所在。

“学生愿为蔡师引路。”曹操拱手施礼道。

“有劳孟德了。”

蔡邕和曹操乘坐牛车,辘辘而行。

一路上,他们探讨经学、典故,不亦乐乎。

每一句话,都美妙而严谨。

蔡邕和曹操展示出来的层次和魅力,深深地吸引了鸿都门学诸生。

他们只是聆听,都衍生出缭乱之感,谈话的节奏却恒定而平稳。

往往一句话,都能发人深省。

“曹操身边,是何人?”

“大儒蔡邕啊,你竟然不认识,怎么当的读书人?”

“竟然是他,难怪句句精妙。”

蔡邕和曹操的辩论,没有剑拔弩张。

渐快渐慢,都给人一种舒适的享受。

无可挑剔。

没有瑕疵。

他们像是在演绎经学教科书,以强大的掌控力,给出“标准答案”。

普通的学生,根本无法体会那种境界。

千人千面,读书何来标准?

以鸿都门学诸生对经学的理解,蔡邕和曹操就是标准。

蔡邕不经意间往外一瞥,看到了匠人用扫帚蘸石灰浆成字,修缮、装饰鸿都门。

“停车。”

蔡邕朗声一喝,信步来到匠人身边,欣赏着他的杰作。

“扫帚能否借老夫一用?”

蔡邕客气地和匠人交流,匠人受宠若惊,将扫帚递给蔡邕。

短暂地凝神后,蔡邕迅速地飞笔断白,写下“鸿都门”三个大字。

字迹像缺少墨水的枯笔写成的模样,别有一番风韵。

“这就是大儒的书法功底?真是非同凡响!”

“好字,这股气势浑然天成,妙不可言。”

忽然,人群中簇拥出一人,正是书法家梁鹄。

“好精妙的笔法,我怎么没有见过?”

他满脸愕然,恭敬地望向蔡邕。

“这是老夫入鸿都门,看到匠人笔迹所得。”蔡邕自豪道。

他越看越满意,笔画中有的似鸟头燕尾,又似鸟头凤尾。

横竖笔画,丝丝露白。

“先生真乃书法天人也。”梁鹄执礼道。

蔡邕哈哈大笑起来,非常有成就感。

曹操仔细一瞅,便认出了这是蔡邕独特的“飞白书”。

飞白书、柯亭笛、焦尾琴,都是蔡邕在历史长河上留下的璀璨传说。

没想到他竟有幸见证!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明天下
皇明天下
重活一世,且看他如何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明末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朱辅焕:权不权的不重要,孤只是听说秦淮河畔有可怜的女子需要孤去拯救……
提篮水怪
大晟第一莽王
大晟第一莽王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这句话,差不多是所有男人共同的追求。但项庭,却偶然得到了实践的机会!魂穿大晟,他成为了越王世子。坐拥美女万千,执掌权柄无算。一言而决万人生死,一言以定九鼎乾坤!
大鲲鲲
摆烂五年,潘金莲要我上梁山
摆烂五年,潘金莲要我上梁山
人在水浒,五年猎户的江寒,正在大街散步。忽然头顶窗户打开,落下来一根竹竿。竹竿不偏不倚正巧砸在江寒的头上。“是那个不长眼的……”江寒正要大骂,但看到了撑杆的人儿,顿时惊为天人,“不长眼的小可爱……”窗户内,是个薄衣青衫的俏丽女子,她一头青丝挽在了脑后,:“大哥,奴家一时手滑……”江寒:“请问姑娘芳名?”姑娘俏脸生红:“奴家姓潘……”
干净又卫生
大汉国运之开疆拓土
大汉国运之开疆拓土
原来历史三国后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长达三百七十多年,是我华夏男儿永远的痛,男主重生之东汉末年改变三国激烈程度,抽走文臣武将去异族练兵,铸华夏防火墙,不称霸、广积粮、勤练兵让华夏屹立于世界之巅、民族之林,让华夏文化为世界膜拜和学习,施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兵、纳粮。让农耕文明和华夏可以在环宇熠熠闪光。而是带领志同道合的兄弟驱逐异族(乌桓、南匈奴、三韩、高句丽、扶余、鲜卑诸部以及百越、乌孙、北匈奴、贵
作家MRuK6u
九州皇太子
九州皇太子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金龙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