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越成曹操,振兴魏武雄风

第14章 和大儒蔡邕清谈

曹操第一次展露“玄学”的风采。

平等宽容的环境。

严格的逻辑推理。

精致的言词。

美丽的仪态风度。

蔡邕全身心地投入,除掉各种利益、彼此身份、最终目的等。

没有现实的羁绊,不同志向者的阻挠。

蔡邕真切地获得了精神上的享受、满足,主宾二人彼此交锋,反复争辩。

“既然‘无’为根本,‘有’为末端,为什么圣人孔子不肯言‘无’,而老子却反复阐发’无’?”

蔡邕精通儒家经典,对老庄之学大致地涉猎。

面对曹操融合了儒、道两家的“玄学”,有些招架不住。

“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

“老子是‘有’者也,故恒言其所不足。”

曹操目光如炬,慷慨陈词,阐述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他的玄学侃侃道来,雄辩滔滔,胸中酝养着浩然之气。

蔡邕思路清晰,言简意赅。

他以儒学为基,引经据典,都是严密的名学。

学识宏富,议论渊博。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此‘不仁’何解?”

蔡邕向曹操发难,成竹在胸。

天地没有所谓的仁慈的,更没有所谓的仁爱。

祂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天地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这里面蕴藏着“黄老学说”的精髓。

大汉“文景之治”,正是以黄老学说作为主导。

刍狗的后一句是: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人间天地,和一个风箱一样。

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

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文景之治”时期,官民比例达到了惊人的八千比一,八千百姓供养一名官员。

朝廷推崇“无为而治”。

到了唐朝为四千比一,明朝两千比一,清朝九百比一,民国三百比一。

儒家治世,比例越来越失衡。

“《论语》曰:‘予之不仁也’,《孟子》曰:‘不仁暴其民’,此不仁为冷酷、残忍、残暴也。”

“黄帝内经《素问》之‘不痛不仁’,可解释为麻木、感觉丧失也。”

“先生所问‘不仁’,肯定是后者。”

“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

曹操从容应答,蔡邕惊为天人。

天地没有为野兽种植草料,但野兽能以草为食。

天地也没有为人类生养狗类,但人能以狗为食。

“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

“立天之道是阴和阳。”

“立地之道是柔与刚。”

“立人之道,是仁与义。”

曹操侃侃而谈,引经据典。

蔡邕心情极好,脸上笑意不断。

像曹操这样的年轻思想者,怎么可能被鸿都门学的污浊感染?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明天下
皇明天下
重活一世,且看他如何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明末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朱辅焕:权不权的不重要,孤只是听说秦淮河畔有可怜的女子需要孤去拯救……
提篮水怪
大晟第一莽王
大晟第一莽王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这句话,差不多是所有男人共同的追求。但项庭,却偶然得到了实践的机会!魂穿大晟,他成为了越王世子。坐拥美女万千,执掌权柄无算。一言而决万人生死,一言以定九鼎乾坤!
大鲲鲲
摆烂五年,潘金莲要我上梁山
摆烂五年,潘金莲要我上梁山
人在水浒,五年猎户的江寒,正在大街散步。忽然头顶窗户打开,落下来一根竹竿。竹竿不偏不倚正巧砸在江寒的头上。“是那个不长眼的……”江寒正要大骂,但看到了撑杆的人儿,顿时惊为天人,“不长眼的小可爱……”窗户内,是个薄衣青衫的俏丽女子,她一头青丝挽在了脑后,:“大哥,奴家一时手滑……”江寒:“请问姑娘芳名?”姑娘俏脸生红:“奴家姓潘……”
干净又卫生
大汉国运之开疆拓土
大汉国运之开疆拓土
原来历史三国后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长达三百七十多年,是我华夏男儿永远的痛,男主重生之东汉末年改变三国激烈程度,抽走文臣武将去异族练兵,铸华夏防火墙,不称霸、广积粮、勤练兵让华夏屹立于世界之巅、民族之林,让华夏文化为世界膜拜和学习,施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兵、纳粮。让农耕文明和华夏可以在环宇熠熠闪光。而是带领志同道合的兄弟驱逐异族(乌桓、南匈奴、三韩、高句丽、扶余、鲜卑诸部以及百越、乌孙、北匈奴、贵
作家MRuK6u
九州皇太子
九州皇太子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金龙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