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不到长城非好汉,北上
没有过多长时间就到了,李临渊作为钦差大臣北上的日子。
李临渊专门找了解缙的父亲提出自己要离开京城,若是他愿意的话自己可以带着解缙去游历北方。
虽然解缙的父亲心中有些不舍,但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对解缙未来的发展绝对有着很大的好处,想到这里他也咬牙同意了。
解缙听到之后心里非常的高兴,自己还真的没有出过太多的远门。
除了这京城之外,自己父亲只带着自己拜访过几个书院的山长。
至于其他的地方,尤其是北方更没有见过了,这让他心里非常的激动。
李临渊留下来一些学习的东西之后便开始准备北上了。
作为钦差大臣李临渊需要准备的东西不多,大多数的东西都在徐增寿那里。
很快李临渊与徐增寿汇合到了一起。
如今的粮食都已经全部都装在了船上。
走水路是去北方最方便的一条道路。
也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李临渊来到军中后,看到穿着盔甲的徐增寿,一脸激动地说道。
“姐夫,你终于来了,我可等你等了好长的时间!”
这时他注意到旁边的小孩,一脸疑惑地问道。
“这是谁?你什么时候多了个儿子还这么大了!”
李临渊听到后一脸的黑线。
“这是我刚收的弟子解缙,解缙此人是徐增寿徐将军,魏国公徐达次子!”
解缙恭恭敬敬地向徐增寿行了个礼。
徐增寿看到这个晚辈心中极为高兴,直接拿从怀中掏出一个银锭子。
“既然是晚辈,今天来得匆忙,没有准备什么见面礼,这些钱拿着回去买点儿吃的!”
“你可要省着点花,啊,我老爹管我的钱管得非常严,我可就只剩下这么一点儿了!”
很快便有人来报。
“将军,所有的粮食总计四十二万石,全部都装载完毕,请您检阅!”
徐增寿听完后点了点头,于是便和李临渊一起前去查探这四十二万石粮食。
此时运河上极为匆忙,一车车满载着粮食的大船,浩浩荡荡地往前面行驶。
纵然心中已经有了准备,但是看到这么多的粮食,众人心里也是非常的惊讶。
如今北方这么多的军队,人吃马嚼的消耗量绝对不少。
别看这么多的粮食,真正用下来也只不过是够10万大军吃上5个月的。
所以这一次他们出兵恐怕用不了多少兵马。
如今大明还没有彻底地发展起来,比不上之后永乐大帝时期。
在永乐大帝时期,五次北征,每一次动用的军队都至少二三十万,甚至是五十万。
其中所需要的粮草资重,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如今浙江的灾情才刚刚缓解。
若不是有这个原因在的话,恐怕这些粮食都没有办法凑齐。
这么一大批粮食清点,都是一件极为麻烦的事情。
等到所有的粮食都已经装车完毕,徐增寿看着面前厚厚的账本,顿时感觉一阵的头疼。
这么多的账本,想要把他们看完,还不知道要用多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