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从何太后妹夫开始
- “挟太后而令诸侯,掌天下之柄”!灵帝驾崩两月余,宦官士人争不休......“天”字级杀手穿越到何太后妹夫的身上,刚出场便掌控何太后.....宦官乱政、何进专权、董卓祸京,且看张奉如何在腥风血雨的洛阳城内,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铁血王朝!马踏荆州,剑抵江东,武将我要收,美人我也要......!
- 青梅煮酒吃牛肉
![三国:从何太后妹夫开始](/static/wp/nocover.jpg)
“岂有此理,商贾百工本就是贱业,如何能和圣人之道相提并论!”
“圣人之学之博大,岂是你这黄口小儿能够得知!”
此时众人皆是骂声一片。
这时朱元璋则是皱了皱眉头。
因为大明的开阔,皇帝不得不说,他也是支持李临渊的。
至少李临渊的举措对于大明百姓来说更加得有利。
陈大群只会死读书的,对于大明来说并没有丝毫的用处。
这样相比较来说,孰是孰非自有公断。
想到这个地方之后,朱元璋便说道。
“既然如此,如今哪一个对我大明更加有利,我也不是很确定,那么就让天下百姓来看吧!”
“这样吧,将今日之言交于各地让各地百姓都看一看究竟哪一种适合我大明,另外李临渊不遵圣人之道,特惩处李临渊,罚俸一月,并且在翰林院做个修撰,也好好看一看所谓的圣人之言!”
众人听完后不由地皱了皱眉头,这朱元璋的话看起来像是对李临渊的惩罚,实际上则是褒奖更多一些。
至于那一个月的俸禄根本就无伤大雅,大明王朝初期的俸禄可以说是非常的低的,谁也不可能光靠俸禄或者。
至于这一个月的俸禄,还真的没有什么用处。
甚至都不够别人一顿饭钱的。
至于后面的可就不一样了。
明着是让李临渊去翰林院中学一学圣人之言,但是却又让他兼任了翰林院修撰的官职,也等于是变相承认了他的理论。
众人听到后皱了皱眉,头,虽然有些人想要反驳,但是看到李临渊的眼神,随后低头不多说话了。
索性也不过是一个闲职,倒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等到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离开之后,朱元璋亲自接见了李临渊。
“李临渊,你这件事情做得不错,不过现在我大明的官制和科举制中确实有一些问题,之前我还没有注意到,不知对于此你有什么见解!”
李临渊犹豫了一下说道。
“陛下,朝堂上的衮衮诸公皆是饱学之士,自然是有办法的,臣才疏学浅,不便在君王面前卖弄!”
朱元璋听到之后瞬间不爽了起来。
“我就讨厌你们这些文官虚伪的样子,行了,不管你说什么都不论罪,有什么想说的尽管说就行了!”
“若是有什么不对的,咱也不会给你透露出去!”
李临渊听到之后不由得松了一口气,然后说。
“既然如此,那么臣就直说了,自三皇五帝时,原始部落诞生,所以有了各种各样的官职,实际上也是为了更方便地管理,更大的部落,再往后形成国家之后,便有了专门管理各种事物的司农,司吏,司寇,司马,等到西周末期春秋战国,天下之思想相互交流,各国之间相互征战,若是要更加的强大,就必须要兼容并包,学习各种新的东西,所以在那个时候天下的思想极为活跃,诸子百家相继争鸣,但是那段时间我华夏的发展速度却是极快的!”
“然而自从西汉董仲舒霸处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既然奠定了儒家不可动摇的地位,也使得天下的思想主要朝着儒学集中,甚至到了宋朝年间,有了程朱理学之后,思想就更加地进步了,儒家或者是理学,只是教人如何去顺从,从来没有想过开启民智,事实上,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
“自古以来每一次的变革都与其有着莫大的关系,比如青铜器比起铁器来说坚韧度不够,所以铁器慢慢地取代了青铜器,同样百姓,为了更好地工作,也制作出了许多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