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群脑子里面都是花天酒地的勋贵们也实在是可恶,就应该将他们全部都砍了事,竟然敢如此侮辱科举之事!”
他们一个个心里都是非常的愤怒。
只见这时国子监祭酒想了想之后说道。
“这个戏本子当中有一点,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
众人听到之后都是非常的疑惑,不知道国子监祭酒究竟想要说什么?这样的话本,当他们看到之后就顿时气得暴跳如雷,哪有时间去钻研这玩意儿?“大人是否发现了一些什么?”
很快就有人请教。
国子监祭酒,叹了一口气说道。
“这范进得才能只能算是中下,但是只是因为他中举前后,你看看其他人对他的态度是什么,甚至有不少人给他送礼,为君者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手底下的官员走得太近,陛下想必也看到了这一个戏本,但是并没有说什么,想着也是存着敲打我们的心思!”
这些文官听到之后心中一阵沉默,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其中竟然还有这样的士气。
不过这样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并没有什么朝堂上的官员如果部联合在一起,许多的事情确实没有办法去办。
朝堂上做官无非也就是一个人情世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文官才能够长治久安。
“我们都是圣人弟子,互相一起交流,学术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这样还能够更加发扬我们儒学,我看祭酒大人想的是有一些多了!”
其他人都是点头称是,在他们看来这样的事情对于他们可是非常的重要,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改变的。
国子监祭酒听到之后,不由地叹了一口气,之后也没有再说。
对于他们文官来说,党争的事情再普遍不过。
不过他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自己也是文官体系当中的一个。
而就在这时,一名文官站了出来说道。
“诸位同僚,我圣人之道乃是治理天下之民,乃是无上神圣之道,但是却在这些粗鄙的勋贵耳中成了不名一钱之物,我等身为圣人子弟,又怎么可以对于这件事情坐视不管!”
“所以我决定将此事告知陛下,弹劾这些胆大妄为之辈,诸君可有愿意同行者?”
这些文官一个个的群情激奋,纷纷地表示要赞同。
此时的应天府当中可以说乱成了一锅粥。
文官和勋贵们针锋相对,之前的文官完全压制住了勋贵,这些勋贵打仗还可以,但是论道吵架还真的比不上这些熟读圣贤之书的文官。
可是如今出了这样的一个戏本子,一时之间让这些勋贵占了上风。
所以整个应天府的风气也为之一变,不少的官员都牵扯到了这一场对立之中。
不过尽管这件事情在朝唐之上有着极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大明的百姓来说,并没有多少的影响。
他们根本不可能去科举也没有这样的一个本事。
也只能羡慕这样的生活。
不过通过这一个戏剧本子,那些巨人老爷们在他们眼中高高在上,如同天神一般的形象瞬间崩塌倒地。
甚至他们对待这些官员,也没有之前的那股敬畏之心,知道了这件事情的文官对此不由地苦笑了几声,却毫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