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了魏国公府众人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怎么这件事情和大将军也扯上了关系,难道这件事情是大将军做得不成?然而李善长却摇了摇头,很显然并不相信这件事情是徐达做的。
虽说徐达擅长明哲保身,但是也不至于坑害自己的这一群老兄弟,这对他而言没有任何的好处。
只不过这话本应该是另有出处,只可惜这段时间朱元璋一直在搜集话本,所以导致各地都出了不少,这让他们很难以搜寻。
而此时的朱元璋因为读了红楼之后,知道这勋贵容易腐朽的事情,就想着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件事情,原着中的宁国公府和荣国公府的袭爵人分别是贾赦和贾珍,这两人都是不学无术的家伙,而家里面的人则是仗着他们的地位,以他们的名义在外面做了不少违法乱纪的事情。
而因为贾家的人脉关系四通八达,底蕴深厚,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得罪得起。
所以大多数的人都是敢怒不敢言。
如今大明的勋贵实力极强,若要将他们一口,全部吃下根本不切实际,更何况其中也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国之栋梁。
朱元璋经过苦思冥想,终于想出来了一种办法。
大明的官员,若是想要晋升都会对吏治进行考成,这就是一种不错的办法,如果对勋贵们进行考成,说不定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想到这个地方,朱元璋不由地眼前一亮。
如今的勋贵路线有文武两条,那么就给他们定下相应的条件。
只有达到条件之后,才能够顺利地继承爵位。
当然这并不限于他们的嫡长子,若是嫡长子没有这一个能力的话,也可以将这个机会交给他的其他的嫡子,总之谁的能力更强一些,那么谁就拥有这样的继承权利?如果真的把这样的制度给颁发出去的话,相信这些兄弟们,肯定会为了这继承之权相互争斗,文官需要科考成功之后,才能够继承爵位,而武将则需要到边境历练,三年之后由有关官员评定才能够最终确定。
如今的北方并不太平,这些人在边境若是有什么三长两短,倒也不用他出手了。
他曾经答应过马皇后,不对这些勋贵出手,但是这些人当中有一些做得实在是有些过了,既然如此,倒不如采取这样温水煮青蛙的方式。
即便是有一些勋贵会反对,但是终归反对,声音不会太大。
等到最后这件事情成为定局,便没有人再去考虑这些事情。
想到这个地方,朱元璋心中非常的满意,如果真的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那么对于如今的大明王朝而言绝对是一件好事。
也能够让这些人的穴位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如果真的按照红楼里面甲痂的情况来看,用不了几代。
这些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他们的后代就会彻底地废掉。
到时候给葫芦代皇帝留下的,全部都是废柴,那样的话一点用处都没有。
朱元璋觉得此事可行,于是便开始召集一些官员来商量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