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临江侯府早已人去楼空,其中的金帛细软,珍稀古玩,也全部失踪,不过末将手下的人,在他府邸的暗室里面找到了大量的武器盔甲,看样子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了!”
朝中一众,文武大臣,尤其是和临江侯陈镛关系要好的,头上仿佛出现晴天霹雳一般。
“这陈镛究竟哪来的胆子,这里乃是应天都城,大明之首善之地,这家伙竟然敢在这个地方储存这么多的兵器甲胄,他想要干什么?”
“一个人找死也就罢了,干吗也要连累他们!”
此时,一众官员纷纷跪在地上扬言此事自己完全不知晓。
自己和陈镛一点关系都没有。
朱元璋也知道这件事情恐怕不简单,尤其是这些兵器甲胄全部都是来自五军营。
丢了这么多东西却没有察觉,显然五军都督府也有责任。
有人把主意打到了这上面,朱元璋怎么能够放过他们。
“毛骧何在?”
“臣在!”
“立刻发下海捕文书,速速将临江侯陈镛及一干人等捉拿归案!”
“命令苏州,杭州,太仓,绍兴等地严防死守,密切注意松江之变化!”
“从江南大营中调出兵马,前往松江府兵围临江侯府,一定要将那个乱臣贼子给朕带回来!”
随着一道道命令传了下来,东南沿海出现了极大的震动。
此时松江临江侯府内,临江侯陈镛正在将所有的家产能变卖的全部变卖,甚至于在当地还大肆地抢夺一番。
并且在沿途收拢船只。
临江侯夫人不明其意。
“夫君,你这是干什么?咱们来到封地不是要为了干大事吗?怎么开始收拾东西了!”
临江侯陈镛听完后顿时像看傻子一般地看着他的夫人。
“咱们手中可没有多少的兵将,要是等江南大营里的人反应过来之后,恐怕咱们都不会有好下场的!”
如今朝堂上,许多名将还活着,应天府当中有多有百战精兵。
在这个时候想着造反,那和找死没有什么区别了。
他自然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从头到尾他根本就没有想过造反的事。
之所以回到封地,无非是想借助这个地方前往倭国。
自己和倭国那边还有着不少的联系,等到了那个地方,或许自己才能够存活下来。
毕竟倭国乃是太祖钦点的不征之国。
临江侯陈镛案子联系好了倭国的人接应。
于是带着他们的船只准备离开。
就在他们以为即将逃出生天的时候,突然间看到前面火光冲天。
仔细一看,数艘大船朝着他们这个方向而来。
这可把他吓了一跳,这一定是吴家兄弟建立的水军。
当年江阴侯吴良,靖海侯吴祯手中的海军极为精锐,大多数都是当时鄱阳湖大战时留下来的老底子,船只皆为庞大坚固的福船。
要是被他们撞上了可就麻烦了,事到如今已经没有办法回头了,恐怕现在岸上都是搜捕他们的官兵。
这时他们看到远处有一支船队朝他们过来。
仔细一看,正是倭国前来接应他们的船只,临江侯陈镛仿佛看到亲人一般。
“太好了,总算是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