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批判百官,老朱求别骂

第15章 冤埋城阙暗,血染朱纱红!

等到时候自己能够从这一个位置上退下来。

有着自己亲自培养出来的这个人,相当于锦衣卫的大权依然在自己的手中。

到那时自己才有活下去的可能。

这也是他为自己想好的后路。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人群之中有个年轻人眼神中冒出了一丝精光,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计较。

这人正是锦衣卫镇抚使蒋瓛,虽说刚刚加入锦衣卫不久,但是已经深得其中三昧。

尤其是在地方上历练一番后更是对人心掌握妙到毫厘。

他早就看出来这毛骧的研究,有些不太对劲,再加上自己与他的关系向来不睦,不然以自己的本事怎么可能到现在为止依然还是一个小小的镇抚使,他能够感觉得到,貌似自己把他扳倒的机会就在自己眼前,用不了多长时间,这毛骧绝对是在自寻死路。

就在锦衣卫在京城中掀起一阵腥风血雨的时候。

李临渊躲在自己的家中奋笔疾书。

这段时间锦衣卫已经把整个都察院折腾得不成样子了。

也再也没有人敢要在这个时候上奏。

因此他的活计比起之前要轻松了不少,所幸除了按时点卯之外。

没有什么大事,基本不会前往都察院。

所以只留在自己的屋内,写着手中的话本子。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毛骧已经在满大街地找他了。

只见李临渊手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的书稿。

这时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顿时感到一阵的神清气爽。

虽然这内容在系统当中有,但是不得不说将它抄下来也是一个不小的工作。

李临渊看着手中的书稿内容,心中非常满意。

因为最近毛骧的举动让他不由得想起了这一篇文章。

而这一篇文章正是出自后世刘鹗所写的《老游残记》。

所谓之官场,白茫茫一片,一路走,一路看,茫茫官场,芸芸百官。

尤其是这次所写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

在这篇文章当中描绘出了玉贤这样一个人物。

或者是说当时的“清官”。

虽说玉贤目标为文官榜样,清官之首。

现在官场上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甚至成为赫赫有名的酷吏。

如今和毛骧所经历的事情不正是一模一样吗?玉贤是以“才能功绩卓着”而补曹州知府。

本以为此事当为黎庶百姓之幸甚。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玉贤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无所不用其极。

在县衙门口放置有十二个站笼作为处罚之物。

玉贤在曹州境内治理的时间不到一年,但是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面,死于这种刑罚的人就足有2000多。

可是在这被处死的两千人中九成半是良民。

最终不过成就了玉贤“清官”之名的垫脚石。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那就是于朝栋。

于朝栋一家因和强盗结怨被栽赃。

可玉贤根本就没有调查,反而认为这一家人本来就是强盗,没有调查,也没有给他们反驳的机会。

所以说政绩上添了这样一笔。

可在当地对于此事又怎会不知晓?以前在董家口,一个杂货铺掌柜的的年轻儿子,只不过是因为在醉酒的时候多说了几句话,就被抓了起来,处于站笼之刑。

曾经在东平府书铺,救人一针见血的这件事情的真相给说了出来。

“这些官老爷可不管你有理没理,只要他心里是这么认为的,就上站笼了”。

这和现在锦衣卫抓人又有什么区别?虽然说大明的官员当中确实是有些毒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汉国运之开疆拓土
大汉国运之开疆拓土
原来历史三国后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长达三百七十多年,是我华夏男儿永远的痛,男主重生之东汉末年改变三国激烈程度,抽走文臣武将去异族练兵,铸华夏防火墙,不称霸、广积粮、勤练兵让华夏屹立于世界之巅、民族之林,让华夏文化为世界膜拜和学习,施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兵、纳粮。让农耕文明和华夏可以在环宇熠熠闪光。而是带领志同道合的兄弟驱逐异族(乌桓、南匈奴、三韩、高句丽、扶余、鲜卑诸部以及百越、乌孙、北匈奴、贵
作家MRuK6u
九州皇太子
九州皇太子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金龙剑主
乱世军阀:帝国创造者
乱世军阀:帝国创造者
++++因为某种原因,李逸仙来到与前世清末民初有些相似的异世界,誓要以凡人之身做出一番功绩!此方世界正值乱世,东方金州的封建帝国大顺王朝腐朽衰败,先帝驾崩,太后垂帘听政,朝廷派系斗争激烈,军队还在拿着长毛大刀当作利器。而民间百姓起义,土匪遍地,兵荒马乱,野心家在暗处觊觎神器!西方的工业革命如火如荼,轮船飞机枪械已经出现,各个大陆板块不再是孤立地存在,殖民运动如火如荼!在这个世界上,人们第一次看到了
凉墨渊
三国之从弃子开始无敌
三国之从弃子开始无敌
简介:21世纪大好青年曹晦,穿越三国,却来了一波无效穿越,穿越成了曹操酒后与地位低贱的侍女生的儿子,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极不受曹操待见。且看曹晦如何微末崛起,席卷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搅动八方风云,纵横三国!
随安
一品赘婿
一品赘婿
商业巨擘李秋远车祸身死,意外重生大晋,成为贩盐世家的长房赘婿。李秋远本想安分守己,心安理得的过自己的小日子。没成想,阴谋算计,夺权争位,他不得不舍身旋涡,数次力挽狂澜于大厦将倾,扭转败局。且看一代赘婿,登朝堂,成就一品。
百无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