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也期盼着自家闺女能够不说榜上有名吧,考个秀才也行,这样以后咋的也能在外当个夫子,不愁吃喝。
原主对于学习也比较喜欢,自然没有抗拒,只是无论原主再怎么勤奋,在学习上却怎么都不如别人,别人记五六遍便背会的诗词,到她这里,就要花费比别人多上几倍的功夫,才能勉强记住,就连考童生,都是考了将近十遍才考上,教她的夫子都对她直摇头,直叹她不是读书的料。
对于自家闺女学习上的资质,人家父母虽有遗憾,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自家闺女的供读,依旧更加努力的干着农田里的活,张氏更是因为会些会些刺绣,便不停的从镇上接些活来挣些银子。
温母除了种庄稼什么也不会,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供读自家闺女,也是咬牙去镇上给别人搬货,一天倒是能够挣上个20文钱,但是主家并不管饭,他也不舍得在外面买着吃,要知道一个素包子都要两文钱呢,所以便每次都饿着肚子回家来吃。
原主对于这些也都看在眼里,因此读书更加努力,可是天不遂人愿,连考了八次,依旧没有考上秀才,而这时她都已经快将近20了,和她差不多大的别人家的女郎,孩子都已经能够打酱油了。
村里的其他人都纷纷嘲笑这温家老三是供了个朽木,温母气不过,与那些人争执,打了起来,却因为常年吃不饱饭,又干了那么多力气活,身体亏空,被人一拳打倒在地,一头磕在了石头上,一命呜呼了。
人被抬回家的时候,都已经凉了,张氏当场直接哭晕了过去,没过多久也病逝了。
自那以后,村里人都说这温家老二是供了一个灾星,学问学不成不说,还克死自家父母,原主本就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书生,自是说不过那些长舌夫们,一气之下也病倒了,而温家大房本就与他们二房关系不好,更是惦记着他们家的良田与房契,怎么可能会上门看望。
弥留之际,原主内心深处起了巨大的不甘,她不甘心自己这么努力,付出的功夫更是其他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却根本考不上功名。
而她的愿望也是考取功名当上官,光宗耀祖,好好的孝敬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