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孙阎王(一)
田晓霞得逞了。
她细心的拿小荷包装了,才和郝红梅相跟着离开。
看着她们走出十多步,孙少杰忍了忍终于还是说道:“郝红梅,记住:能用一辈子交换的,唯有幸福。”
平凡的世界里,有名有姓的几个女孩子,各有各的磋磨。
反正少有能幸福一生的。
看事情似乎办完了,离开县城前,孙少杰转去了田福军家里一趟。
不管怎么说,报个到还是应该的。
~~~
在双水村,孙阎王的称号只属于一个人。
那就是孙少安。
这个后生太残火。考上县里初中不去上,回到村里跟着他父亲孙玉厚务起了农,没明没夜的在地里折腾。
没过两年,半大娃子就成了村里数得着的好庄稼把式。庄稼行里的技术,那是样样拔尖,连一些自认为老行家的人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自从十八岁当了队长,就又开始折腾起了别人。催起、集合、出山……跟周扒皮似的,赶得人脚不沾地。
队里几乎所有的社员,都常抱怨少安把他们扣得太紧,简直到了残酷的程度——山里休息,往往连烟瘾都过不了就又被他赶起来干活了。
不久,就有人背后叫他孙阎王。
但少安不管这些。
秋天的收成和几十户人家下一年的生计,就在这每一天的分分秒秒中!
他想,如果不这样下苦,秋后一分粮食,你们就要骂俄是“龟孙子”哩。
反正,他自己先不偷懒,都是抢重头子活干。
于是,“孙阎王”这名号就传下了。
村头孙家,六点。
孙少安睁开双眼,望着自己栖身的土窝窝里参差不平的穹形窑顶,再也没有往日里难看的感觉。
这是他多年来起的最晚的一回。
双水村四五点钟的天空,他是最熟悉的那个。没有之一。
今天却难得的睡了个懒觉,睁眼时天已经亮了不说,似乎太阳也要出来了……哎呀,糟糕!
兰香……
猛一个鲤鱼打挺,刚起身又颓然倒下,躺在小炕上呵呵的笑了起来。
忘了还有二娃在家哩。
有个兄弟搭把手,果然是好多了。
孙少安难得的轻松,也不着急起,探手取过放在炕头的几本小册子。
有三本,全是二娃手写的。
《青贮养殖》
《暖棚与蔬菜种植》
《枣、枣林与林下经济》
原本还有一本,他已经看到了书名——《家禽、家畜养殖与庭院经济》,却又被二娃收回去了,说还不到时候。
他大约懂了那是什么意思。
是啊,现在管的太多了,不但下任务,管产量,还要管你怎么干。
农民本来就是百业,农村是百业兴旺之地。
种地、养殖、编筐、打鱼、织布、养鸡、磨面、榨油、酿醋、晒酱、补锅、理发、木活、打铁、箍窑、烧砖……衣食住行用,无所不包,无所不做。
千百年来就是如此。
你做一点俄做一点,有集有更有会,不用出公社,就什么都有了。
那时的光景是多么的兴旺啊!
农民忙时种地,闲时做些小生意挣钱补贴家用。现在呢?
现在只能种地,还只能给集体干,家里养猪都是带着任务哩。
这样的情况下,搞庭院经济确实不是时候。除了种颗树,连养鸡都有数量限制,还搞啥庭院经济哩?
唉……
其实让搞也搞不起。人都还吃不饱,哪有东西喂鸡鸭哩,也就只是在院墙底下种颗南瓜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还不到时候,那……甚时是时候哩?
莫不是这世事真的要变了?
那半脑壳田二念叨了几十年,不会真的让他给说着了吧?
想到这里,孙少安猛的摇头,忙止住乱想,翻看起几本小册子来。
小册子是用钢笔一笔一划写就的,这么多字,根本就不是一天能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