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县城所在地,因其地形地貌似大鹏,所以也被叫作“鹏城”
高原江南具有相对优越的地理条件,民众幸福感很强,也孕育了十分丰富的艺术文化。
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弦子之乡”。
巴塘弦子,是从“歌卓”中脱胎出来的民间歌舞,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是当地人创造的集诗乐舞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也是国家公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歌卓原为一种的原始祭祀仪式,也是巴塘特色。
关于这个池麦倒是更熟悉,因为以前在电视台实习,做歌舞晚会的时候,她接待过表演歌卓的演员。
跳歌卓时,一开始就很自然地分成两个阵容,每个阵容里有一人领舞,称为“卓克”,其余舞伴,称为“卓巴“。
跳歌卓的人不分男女,舞蹈时无乐器伴奏,只有两个阵容一唱一和,边歌边舞,可以一直跳到通宵达旦。
先是祭歌、颂歌、友谊歌,互相融洽无间,然后就是两方对歌,比试高低。
对歌大概五个环节——核卓、瓜卓、吹堆卓冻、勉卓、抓卓,汉语翻译过来,可以理解成进攻歌、防御歌、盘歌、贬歌、联词歌这样五个环节。
因为高原歌唱演员得天独厚的嗓音条件,旋律质朴动听,池麦对这门艺术印象极深。
他们吃饭的餐厅里,也有弦子的表演,曲调短小精悍,节奏整齐,旋律质朴也蛮洗脑,往复循环,很适合群众歌舞。
吃到红油串串的池麦,心满意足,美滋滋地欣赏歌舞。
她以前还挺不喜欢吃饭的时候有人在旁边表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