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洌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大三就这么开始了。
周一周二是满满当当的一天八|九节专业课,之后三天又是满打满算的实习工作,连同双休日的休息时间都用得密不透风。
她感觉自己的脚下像是驾着风火轮,变得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忙碌。
因为宋洌在面试中透露过之前的实习项目内容,有过一些处理交易数据的经验,被公司的HR安排在了IT部门下的数据分析组。
分析组里一共二十多个中国人,除此之外,整个大组还包括其他海外分公司的各个成员。
宋洌分配到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清闲,主要内容是为业务方开发辅助类工具,比方说查询交易数据,查看资产情况等功能。
对于S投行这样的大型金融公司,早已经历了多次由于股市风云动荡而引起的交易数据吞吐剧变的情况,因此数据库后台的稳健性已经相当可靠,大多数的工作量都在维护上。
由此一来,宋洌在摸清这里的工作节奏之后,开始利用上班的空余时间,准备自学CFA(特许金融分析师)一级考试的内容。
事实上,从大一开始,宋洌就从校信息教育网上下载了金融学院的课程表,抽时间进行了课程旁听。
只不过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安排实在密集,那时她刚刚入门编程,而很多同系同学早已在高中就接触过计算机编程,甚至很多人在高中就在计算机竞赛中获得全国大奖,从而保送至F大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稳定专业成绩排名,宋洌的金融课程旁听学习计划遭到了搁浅,转成了彻底的自学。
光光看书本当然理解不深刻,于是宋洌着手准备结合实战,进行模拟建仓炒股。
一旦上手实战,随之而来出现一系列问题,最为明显的是她金融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很多分析无法进行,于是萌发了通过考CFA证为目标,从而逐一攻破基础知识点的想法。
可是CFA考试的费用实在是太贵了,光光注册就要上千人民币,再加上三次考试,总共算下来没个一万多根本拿不下来证书。
因此宋洌最终在二手网站上下单了二手课本和资料,打算先准备起来。
如同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一样,人赚钱的本事也不能只有一样,因此宋洌做事都喜欢抓两手准备,技能多掌握一样,她也更安心一点。这样虽然会很累,但是却累得很踏实。
毕竟,她实在太缺钱了。
在奖学金和实习工资进账之后,扣除学费、日常开销、家里补贴、以及为验证自己的想法而进行的试探性金融投资,宋洌还剩下一千多块钱现金。
正当宋洌为这得天独厚的时间而沾沾自喜时,她所在的组忽然发生了一件大事。
上周五时,数据组的老大安排了一场员工培训,主要是由于S投行后台系统的升级,数据需要配合迁移到云端,没想到半夜迁移过程中在并发迁移时出现了故障,导致了数据错位,等到发现时,已经产生了上百万条的脏数据。
更要命的是,当晚因为迁移,数据备份停止,只能根据历史操作日志记录来复现丢失数据。
宋洌是周六上午接到组长火急火燎的电话的,等她赶到的时候,几乎所有IT部门的人全部都被召集回来加班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