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都是李成蹊的心里活动,一点都不影响他手上的动作。
没过多久,他从保险柜中取出了那件古董。
林鳄对李成蹊说道:“李叔叔,给我一副手套吧。”
这点没错,倒是懂行的。
李成蹊笑了笑,从抽屉中拿出一副没有拆封过的白色手套,递给了林鳄。
林鳄戴上白手套后,小心地从红绸缎中取出了古玩,然后端详起这件古物。
他手中的古玩,是件玉佩。
这件玉佩长约六公分,宽约四公分,厚度不足一指。
玉佩玉色白,表面有赭黄色斑。鱼小头,长身,无鳞,鱼身弯成弧状,昂首,尾上翘,鳍短而厚,共6片,其上有细阴线。鱼身旁伴一荷叶,长梗弯曲,盘而成环,可供穿系绳。
西周以后鱼类玉器数量锐减,唐代又有回复,宋代佩鱼之风又盛,出现了较多的玉鱼,样式、种类不一,或与荷莲、茨菇相伴,或仅单条鱼,或无鳞,或饰横向水线,或饰网格纹。此风一直延续到元、明、清时期。荷花与鱼相并含有连年有余之意,是吉祥图案的一种。
就造型而言,可以分辨出事宋以后的玉佩。
只是……林鳄眉头微皱。怎么说呢,这件玉佩似乎太新了。
简而言之,看着有问题。
古董鉴赏界有一个说法叫做“一眼望”。
简单的解释,就是一眼望过去,凭第一感觉去判断器形的优劣,以至于真假,准确率不能说百分之百,但百分之八十总是有的。
这在圈内可是极为高端的技能,要有极高的天赋才能练得成。
林鳄是拥有大师级古董鉴宝水准的,自然是有“一眼望”的能力的。
一眼看过去,林鳄也说不上哪里不对劲,所以他需要靠触摸去验证一下。
于是,林鳄的鉴定术发动了。
【宋代玉鱼莲坠(赝品),玉器本身年代为宋代,实际雕刻年代为清末。由于此物为古玉器的另行雕刻产品,估价10万元到20万元之间。】
林鳄看到了鉴定结果后,不禁有些吃惊,虽然从物品名称上标识着“赝品”的字样,但是就这个古玉器的另行雕刻,已经让他的价格上升了不少。
林鳄摸了摸下巴,怪不得李成蹊和他所请的那么多大师都不能完全分辨真假。原来这件玉佩的玉器还真是宋代的,不过雕刻的外形却是清末的事情了。
再者,这件玉佩的雕刻技术精良,是难得的精品。再者也算古物,花个十几二十万买下来没有问题。但是再多,却也不值当了。
李成蹊见林鳄拿着玉佩一动不动,心里一沉。
难道,他也分辨不出来,所以才一言不发,毫无动作?
也许,林鳄对古玩还真是一知半解,至于手上的那批古玩,也是机缘巧合得到的。更有甚至,是他的老师或者家族经年累月流传下来的。
而之前信心十足的模样,不过是不懂装懂罢了。
年轻人嘛,好面子。
只是,若真是如此,他却要失望了。
正想着,林鳄眉头又是一皱。
这时,李成蹊已经当他是在欺骗自己,心想他还装的挺像的。
于是,他笑了笑:
“林小哥,怎么样?这玉佩有什么问题吗?”
林鳄并没有回答,答案他已经有了,但是不能现在就说出来,还需要来一套流程,以应对他的质疑。
想到这里,林鳄细致地将玉佩摸了个遍。
就他感觉,这件玉佩的玉质没有问题,应该是真货。
此玉器温润光泽,放在手中颇有沉重之感,而且冰凉润滑,是真玉无疑。
于是,他回答道:“就玉质而言,此玉佩是真玉。”
“是真货?”李成蹊看着他。
林鳄沉吟片刻,方才道:“李叔叔,可有放大镜和纯净水?”
“有。”
李成蹊点点头,也知道他要干什么了。
看来,他的老师教的很好,最起码玉器的鉴定知识他是懂得的。
将放大镜和一纯净水递给林鳄后,李成蹊平静的看着他,想看他最后能给出一个什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