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育?”杜迁仔细看了看死囚车上对着自己呼喊的犯人。
虽然囚车上胡子拉碴的囚犯和海曲县俊俏小生模样的年轻游徼形象相差不少,但是细瞧几眼确实是吕育不假。
既是熟人,自然要顺手搭救下来。
杜迁连忙率众人七手八脚把两辆囚车砸个稀巴烂,死囚犯手脚上的链枷是没功夫去帮他们除去。
本来必死的人,但凡有点活路也比去京城挨刀强。
死囚犯们拖着锁链,踉踉跄跄往周边的山林跑去。
“你有何打算?”杜迁问吕育。
“此人既是认识杜大哥,放走了若再被官府抓去,问出了我们的来历不太好吧。”
赵霆瞥一眼吕育。
这小子认识杜迁,赵霆怕因其暴露了自己这些人的身份,毁了陛下的计策。
“小弟现在锁链加身,也跑不到哪里去。再说我是领了死罪之人,即使挣扎走脱也不敢回家乡。
不知杜大哥和当日见面的小公子可愿收留?”
吕育涨红着脸道。
现在他是走投无路,想着既然杜迁等人杀官放囚的事都敢做,收留自己应该也有可能。
“也好,你就跟我走吧。其他事情,先脱了身以后再说。”
杜迁知吕育品性不坏,虽然少年心性,确也是个热心好义的年轻人,便决定带其回保万县。
这样既免了赵霆担心的暴露身份,又能让吕育有个存身之处,实是两全之策。
说着杜迁拉吕育上马二人同乘,保万县众人分开来,各自往附近山脉散去。
“城外还是没有消息吗?”
大司马衙署内,王莽阴沉着脸问。
“北军按大司马吩咐,从长安四面开始往外巡查,并未发现什么可疑人物。”
一名令兵回禀道。
他并不明白大司马要找的可疑人物是什么人,就知道每队北军里都有个内侍官跟着,看样子要找的是内宫的人。
王莽蹙眉沉思起来,小皇帝左右宦官宫女七八人,想在城中隐匿不易。
刘箕子若是逃到了宫外,必会潜出城去。
现在太皇太后安排的头等大事是昭告天下皇帝飞升成圣,能拖得一日已是不易。
现在调动北军出城无有由头。如若今晚再无发现,少不得就要把军队撤回营了。
“报大司马..”门外又急匆匆跑进来一名传令兵。
“城外官军有斩获?”王莽激动得声音有些颤抖。
“报大司马,不是城外官军的消息。有一队地方郡国押解来的囚徒在长安城东被歹人给劫了,押囚的差吏也被杀伤了不少。”
令兵不知大司马为何如此激动,小心翼翼道。
“囚徒被劫之事,报大司徒处置即可,报于我处为何?”听说不是城外官军有收获,王莽心凉下一半,语气也低沉下来。
“属下已报于大司徒了。如今南北军诸校尉营均受大司马节制,大司徒请求调用北军劲卒助署吏铺兵缉捕城外行凶歹人,并捉拿逃散的犯人归案。”
闻听此言,王莽目中倒是精光一闪。
“好了,你们先下去吧。”王莽打发两名令兵。
传令兵小心翼翼回身出了门。
屋内除了王莽外,只剩下王恽、孙建这一文一武。
从未央宫出来后,王莽上承太皇太后懿旨准备颁布陛下升仙之事,私下还要秘密派遣北军到处搜寻可能潜逃的小皇帝。
这两个最亲信的左膀右臂便一直在他身边出谋划策。
王恽鬼主意坏点子多,孙建却是不善谋略。
不过经了王邑倒戈一事,王莽惊了心,有事不敢再多找众人商议。
孙建忠心无虞,也只好叫来充数。
“在长安城附近杀官劫囚,真个是胆大包天。
大司马,属下这就去城外集上几队长水骑,到城东寻那些歹人的下落缉拿归案,一并把逃走的犯人捉拿回来。”
孙建气鼓鼓道。
王莽不满地瞥了他一眼,未置可否。
王恽善察言观色,见王莽不喜孙建之言忙道:
“如今大司马在操办改天换地的大事,跑了些许犯人算个什么。说不定这劫囚犯的人,就是那小皇帝所安排。
北军一调动,他好趁乱逃跑。”
“嗯。”王莽点点:“太仆此言有理,不管劫囚之事是不是有人为了小皇帝脱身故意为之,倒是给我继续用兵找到了由头。
不仅北军全部出动马不停蹄往更远处搜寻,羽林卫和京兆差役铺兵也要出城辅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