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皇帝曹丕没给他留下什么好的遗产,但是对宗室的强力钳制可以算一个。被严格监管了几十年后,眼下不管他做什么,哪怕只是给个好脸色,也是天大的仁慈。
当然,前提是他有赫赫战功,能镇得住场面。
否则连甄毅都未必看得上他。
曹芳和曹孚说了几句,表现了一下血脉情深,便让曹孚告退,随后依次招见刘靖、王广。
刘靖打起精神,汇报了北疆的情况。
总的来说,北疆形势比较严峻,既然是在并州大捷的情况下。大量鲜卑人、乌桓人入塞,与汉人杂居,又不像匈奴人那样有明确的首领指挥,想找人负责都难。
所以,还是不能急,要慢慢来。
曹芳听懂了刘靖的意思。不要想着一步到位,逼得鲜卑人、乌桓人造反。他们可不是匈奴人,已经被汉人驯服多年。他们野性未除,逼得紧了,只会适得其反。
换句话说,接受拓跋力微的称臣,争取休养生息的机会,才是上策。
曹芳未置可否,随即又召见了王广。
刘靖老了,身体又不好,指望他有什么积极的政策不太现实,还是要靠王广这些少壮派。
王广见驾之后,先伏地请罪。
他本来有机会伏击拓跋沙漠汗,却因为能力不足,错过了。
曹芳没有深究此事,反过来安慰了王广几句。
错过这次机会,对王广来说是个重大损失。对朝廷来说,其实并不重要。
既然拓跋力微已经出现这里,区别就不大了。
曹芳对王广说,错失机会并不可怕,抓错了机会才可怕。你就任不久,能够维持局面,不被鲜卑人所趁,就是成功。等熟悉了情况,机会还会有的。
中原的优势,本来就不在一时得失,而在持久。
少犯错,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抓住机会,就能大胜。
你还年轻,怕什么?活着就有机会。
王广松了一口气,感激涕零。
曹芳随即对王广说,我就不在这儿见拓跋力微了,你先带他回去,和他谈谈称臣的条件。
称臣不是带一些礼物来,说几句好话就行。
既然要称臣,就要讲清楚双方的义务和责任,讲好如何相处,任何一方都不能随意违背诺言。如果只是一个名义,没有任何拘束,称臣也没什么意思,不如保持当前形势,谁有机会灭了对方就直接动手,也不用背上违约的负担。
王广心领神会。
天子将这个任务交给他,是给他立功的机会。
能够逼得鲜卑人承担一定的义务,自然有功。万一鲜卑人不答应,将来对峙甚至出兵的机会也将落在他的肩上。
刘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这样的动力的。
王广再拜而退。
最后,甄毅登上了车,拜倒在曹芳面前。
曹芳打量着甄毅,脸上的笑容渐收。
甄毅汗如浆出。
过了好一会儿,曹芳才缓缓说道:“朕今天出现在这里,是因为先帝对文昭皇后的孝心,也希望你能感念先帝对甄氏的爱护,从此追随朝廷,不要三心二意。”
“唯。”甄毅连连叩头,其他一个字也不敢说。
“朝廷要强干弱枝,避免世家、豪强尾大不掉,重蹈前朝覆辙。你甄氏身为中山首富,带个头吧。这件事做好了,比你送几个女子入宫更有意义。”曹芳停顿了片刻,淡淡的说道:“朕不想将这个难题交到太子手中,你也不希望吧?”
“唯,唯。”甄毅且喜且忧。
喜的是,天子终于同意立甄瑜所生皇嫡长子为太子了。
忧的是,中山甄氏要带着支持朝廷打压世家、豪强的决定,必须分家,这难度可一点也不小。
但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不同意也得同意。
论名份,身为皇亲国戚,他有责任这么做。
论实力,他不是颍川荀氏、钟氏那样的大族,在朝野有深厚的人脉,暂时不做官也能活得很滋润。中山甄氏的富贵系于天子一身,天子不高兴,甄氏的富贵转眼就会烟消云散。
利害权衡,他除了紧跟天子步伐,没有其他的选择。
曹芳轻拍案几。“朕会在冀州巡幸一段时间,你抓紧时间,不要让朕失望。”
“唯。”甄毅再拜,退了出去。
——
数日后,甄毅率先宣布中山甄氏分家,凡是成年的子侄,皆析屋别居,单立户籍。
曹芳随即驻跸甄毅分得的老宅,接见甄氏子弟,赐官十余人。
正月,曹芳巡幸幽州范阳等郡,登居庸关。
二月,鲜卑大人拓跋力微正式称臣,名列藩属。双方约定开边市,鲜卑每年进贡战马、牛羊等若干,并用多余的牲畜交换必须的生活品。
拓跋力微原本打算承担兵役,以鲜卑骑士配合魏军作战,却被曹芳拒绝。
曹芳下诏,非大魏子民无权服兵役,朝廷将从幽并凉等边州挑选在编的子民担任作战任务,并给予完美的装备和训练,并在其服役期间免除相应的赋税。
立功者,子弟优先入仕。
诏书下,幽州青壮踊跃从军,征北将军府门庭若市。
三月,曹芳幸邺城,祭高陵。
四月,委任钟毓为冀州刺史,开始在冀州推行新政。
钟氏两兄弟一为并州,一为冀州,名扬天下的同时开始了无声的较量。
同月,皇后张云英产下一女,朝野欢喜的同时,不少人松了一口气。
六月,丁谧发明微型石碑印刷术,开始印制缩小版的三体石经,儒家经典开始走进普通百姓家门。
太常王肃上书反对,论战再起。各地学者齐聚洛阳,争论经学、玄学得失,数月不决。
九月,曹芳下诏,在太学新增工学院,以马钧为首任院长,招集天下才智之士,研究、传授百工之技。
太常王肃再次上书反对,反复谏争无效,愤而辞职,数日后病故。
经学、玄学之争无疾而终,百工之学大兴成为朝野不得不面对的大势,虽然有不少人表示反对,但无法抵挡百工之学带来的利益,渐渐接受了现实。
与此同时,谯周的文章经由印刷之术传遍天下,蜀中争论犹烈。
不久,大将军费祎伤病复发,在忧患中去世。
作为费祎遇刺最大的嫌疑人,姜维被迫自免,辞去兵权。
至此,荆襄系实力大减,面对汹涌的蜀中民意,刘禅不得不延揽蜀中名士入朝,以缓解冲突。
但他这么做,并没有解决问题。
以谯周为首的名士、学者进而论证天命,质疑蜀汉是否有传承大汉火德的资格。
刘备当初称汉中王以及称帝时的旧事重提,蜀中一片哗然。
在谯周等人的论证下,魏承天命渐渐成为共识,刘氏在益州的政权摇摇欲坠。
——
正始十五年,吴国党争,丞相朱据与大将军诸葛恪发生冲突,诸葛恪被杀。
魏征东将军毋丘俭抓住机会,以平叛为由,率领水师出濡须坞,顺江而下,先后以优势兵力击破陆抗、朱据,仅十余日,便兵临建业城下。
吴王孙和在惊恐之中暴毙,子孙皓继位,出降,改封归命侯。
吴亡。
消息传到成都,刘禅惊恐不安,最终在太子太傅谯周的建议下,上书称臣。
正始十六年夏,曹芳接受刘禅请降,封刘禅为安乐侯。
至此,三国一统,天命归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