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内忧外患,如何破局?
眼前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并州。
天下没什么新鲜事,天子对付并州人的手段,就是对付关中的最佳办法。
可问题也在于此。
别看天子三万禁军在此,并州却还没有真正平定,只是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始而已。
甚至这个开始,还局限在太原郡的范围内,想扩展到整个并州还需要一段时间。
关中能指望的,就是征西将军麾下的五万大军。
可五万大军有大半部署在凉州,应付姜维的骚扰,无暇顾及关中。征西将军能直接动用的人只有两万左右,其中还包括一部分当地豪强的部曲。
能不折不扣执行他命令的人只有一万上下。
想凭这一万人平定关中,显然力不从心。
所以,夏侯玄的方案是请天子巡幸关中。
他分析,费祎遇刺,这么久没消息,大概率是死了。姜维的嫌疑最大,接任大将军的可能性不大。在可预期的一段时间内,蜀国将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
但凉州还会持续不安,夏侯霸部难以抽身。
这时候天子巡幸关中,既可以给蜀汉压力,形成迫降之势,又能压制关中豪强。温顺者招降,强梁者击破,将关中真正变成朝廷控制的关中。
消除了内患,朝廷就可以考虑平定蜀地了。
夏侯玄坚定的认为,平定吴蜀应该排在恢复旧边之前。
中原不安,没有稳定的钱粮补给,北疆不可能有真正的太平。
曹芳一点也不意外。
事实上,在先南还是先北的问题上,分歧一直存在,从未停息。
曹芳本人最初是倾向于先北后南的。
一是他觉得北方的游牧民族看似强大,实际松散,组织能力有限。只要集中精力,先打掉几个刺头,就能稳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二是他希望获得稳定的战马来源。不管是对吴还是对蜀,骑兵优势都不可小觑。
三是傅嘏、荀顗的经历都告诉他,幽南冀北将被鲜卑人控制,有可能引发双方力量转换的节点。
但经过这半年的实践,他也意识到一个问题。
没有充足的钱粮供应,他可以打一场诱敌深入的歼灭战,将十万鲜卑人一网打尽,却无法深入草原,与更多的鲜卑人争雄。
所以,先南后北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至于最后如何选,他还需要一段时间考虑,再看看具体的形势变化。
如果蜀汉真的因为费祎遇刺而乱了,他当然不介意抓住机会,一举平定益州。
拿下益州,居高临下,长江中下游的吴国就独木难支了,三国归一触手可及。
对夏侯玄的意见,他既没有否定,也没有接受,只是说要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交流完关中的情况,曹芳随即说起了改制的事。
在夏侯玄的改制方案中,有三个主要内容。
一是调整九品中正制,事关选择。具体而言就是分清中正、州郡长官以及吏部之间的权力界限。
二是简化行政结构,去重官。具体而言就是去除郡级单位,由州直接管辖县。
三是改革礼仪,即改服制。具体而言就是简化官场规矩,去除繁文缛礼。
夏侯玄推出这个方案后,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尤其是以司马懿为首的老臣。
司马懿曾专门向夏侯玄了解情况,然后给了一个答复:皆大善,但当待贤能然后了耳。
翻译一下,就是事都是好事,但现在不行。
是司马懿老成持重吗?才不是呢。
是夏侯玄的改制方案的理论基础违背了他们的信仰,危及他们的既得利益。
夏侯玄改制的理论基础就是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