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魏

第358章 新风向

送走了程晓,曹芳就叫来了张华、卫瓘,让他们整理一下并州的名士。

要重建并州,离不开大量的人才。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利用好并州本地的人才。

这一点,可能比重建并州军更难。

并州民风慓悍,即使人口基数不大,挑选一两万精壮成军却不难。

曹芳从禁军中挑出几十个熟悉练兵方法的中下级将领补充到并州军中,协助邓艾练兵,最多一年左右,并州军就能重建完毕,战斗力甚至会比之前更强。

但治理地方的人才却奇缺。

并州的文化教育本来就不如中原,还集中在世家、大族中。如今朝廷清理了一批人之后,如果还在世家、大族中挑选人才,等于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至少是效果大减。

在讨论中,曹芳提出了一个“想法”。

他要将禁军中的一些经验进行推广,请一些学问好的人来,在并州设立学校,教育普通百姓的子弟,让他们识文断字,能够处理一般的文书,将来再看个人志向,或从学,或从政,或从军,或者去研究百工之技。

禁军的经验表明,不管做什么,读过书和没读过书还是有区别的。

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

可以安顿那些有学问,却没实践能力的人,让他们为朝廷效力。

何晏就是这样的例子。

何晏当初协助曹爽时,搞得政务一团糟。现在在禁军中做教习,教将士读书,非常胜任。

听了曹芳的想法后,卫瓘当即表示反对。

教化百姓当年是好事,但不能不问实际情况。

大魏建国三十年,重教兴学,虽说还没有恢复当年汉朝太学三万人的盛况,学有所成的士子并不少。这些人之前入仕无门,如今正对朝廷心怀希冀,如果朝廷却不录用他们,岂不让他们失望?

再者,兴学是好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才能见效,并州等得起吗?

权衡利害,不如先公示天下,征召有志于效力边疆的士子。既能安抚民心士气,又能解并州燃眉之急。

卫瓘的语气很激烈,让包括曹芳在内的所有人都大感意外。

他们印象中的卫瓘可不是这样的。

稍作沉吟后,曹芳问卫瓘,会有人愿意来并州吗?

要知道,这些人来了之后,可不仅是在晋阳城里,大部分人要去已经荒废的边疆。那里不仅生活艰苦,而且危险,随时有可能被流窜进来的鲜卑人、匈奴人杀掉。

卫瓘说道,天下士子成千上万,总有不惧艰险的。只要朝廷能以爵禄相酬,何愁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就算数量有所不足,也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况且,这是朝廷给士子机会,士子不敢接受,与朝廷不给机会完全不同。

曹芳觉得卫瓘说得有理,转而又问其他人的意见。

钟会表示赞同。

张华也同意,却又增加了一条。

并州重建的任务很急迫,所以最好是来了就能用,尽可能缩短学习、熟悉的过程。因此,在朝廷的诏书里,最好明确要求,而不是笼络的招贤纳士。

最好能经过考试,合格的委以官职,不合格的就别来了。

这个任务可以由洛阳的三公负责,减轻并州本地的负担,也避免应征的士子们白跑一趟。

卫瓘随即又提出补充意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
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
民国十七年,随着一代宗师燃灯的去世,继承他毕生所学的三个徒弟下山了。天才的张青曌、天赋异禀的郭奉孝以及血脉觉醒的张北风将会在天津城内掀起多大的浪花?随着两个俄国人的出现,似乎20年前的海河之王诸葛留香要复活了。三大家族?!牡丹会?!等待的他们是噩梦还是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神仙谷的一战让他们威名四海,同时郭奉孝也失去了双眼…
淡了
大唐开局找李世民退婚
大唐开局找李世民退婚
穿越到贞观年间,成为宰相房玄龄之子房遗爱,他发了狠誓:头可断,血可流,绝不娶高阳公主!房遗爱:“李二,退婚!”李世民:“取朕的刀来!”房遗爱:“要不,换一个?”晋阳公主嫣然一笑:“换我呀!”李世民:……最宠爱的小棉袄竟然漏风了。
七月余火
龙运为负,我照用不误!
龙运为负,我照用不误!
“罢了。”永承天深叹一口气,“臣先走一步。”永承天,炎汉国师,乃炎汉帝国少有的几位谪仙人之一。一手炼运化人之术,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将缥缈的气运转化为活生生的真人,神鬼莫测,妙不可言。可即便如此,也架不住炎汉国运日渐衰落,又恰逢先帝驾崩,小皇帝上位,毫无根基。为稳国运,永承天只能以自身为代价,与小皇帝的龙运绑定,创造出半朝文臣,才成功将国运稳固。待蓦然回首,小皇帝已然龙运尽丧,天下各地皆是潜龙之
灭世大帝
汉阙三国梦
汉阙三国梦
不知是穿越还是转世投胎,大学生肖彤成了刘备的败家儿子。乱世三国,是梦幻抑或历史?是励精图治以求一统,还是苟全性命做个安乐公?
一吃就胖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