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在外,讲究不起来。”曹芳笑道:“说说荀顗的事吧。他从哪儿来,有什么要求,诸如此类,我也好心里有个准备。”
“唯。”钟会再拜,说起了荀顗的情况。
荀彧虽然只活了五十岁,子女却很多,儿子就有七人。只是很可惜,荀彧的七个儿子大多早夭,如今还在世的只剩下荀顗一人。
荀顗是荀彧第六子,今年四十三。少年成名,颇得其姊夫陈群赏识。成年之后,又得到辅政大臣司马懿的提携,为散骑常侍,后来还曾经为天子讲经。
只不过当时天子年幼,印象不深了。
荀顗不仅与司马懿关系好,与曹爽关系也很亲近,曾在曹爽面前为傅嘏说情。
去年高平陵事变,荀顗因为与司马懿、曹爽的关系都很亲近,循例免官。
免官之后,他没有留在洛阳,而出外出游历了。这次归来,想必收获满满,定能为天子效劳,坐镇一方,而不仅仅是坐而论道。
曹芳一边吃一边听,听了一半,他心里就有点数了。
荀顗可能的确有才,但他本质上与钟会是一类人,所以钟会有点忌惮他,在介绍的时候埋了不少坑。又是陈群赏识,又是司马提携,还和曹爽关系亲近,随便一条都是很要命的。
当然,仅就这个时候,荀顗会主动来见驾,就说明荀顗是个很务实的人,不是荀彧那种能为了理想、气节献出生命的忠义之士。
颍川荀氏现在只是躺在荀彧名声上吸血的一群蠹虫罢了。
可是对他来说,这不是坏事。
真要个个都像荀彧一样,大魏就没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忠义之士,只能慢慢培养,不能指望不劳而获。
“他能坐镇一方?”曹芳将最后一块点心塞进嘴里,拍了拍手。
“臣以为可。”钟会说道:“他在朝中多年,熟悉朝廷事务,如能外放到州郡任职历练数年,定能成为朝廷栋梁,不负公卿之任。”
曹芳想了想。“明天让他来见驾吧。”
“唯。”
钟会起身要走,又被曹芳叫住了。“尚书台拟了一个方案,准备重行考功之法,以纠九品中正制首重门户之弊。你有空去了解一下,提点意见。”
钟会听了,再次躬身施礼。“唯。其实当初刘劭建议改革选举时,便有此意。不过臣对此事了解不多,不如夏侯玄。陛下有意深究此事,不如问夏侯玄。”
曹芳倒是有些意外。
钟会打压荀顗,他一点也不意外。钟会推荐夏侯玄来主持此事,则完全不在他意料之中。
不过,他稍微一想,又反应过来。
夏侯玄迟早是要入朝的,但现在西线未平,就算钟会推荐,他也入不了朝。
可是推荐夏侯玄来负责此事,却是在夺丁谧的权。
偏偏就算丁谧知道了,也不好说什么。
夏侯玄不仅是谯沛人,更有宗室身份,人品、才华都力压丁谧一头。他们还曾经是同党,丁谧明知夏侯玄入朝会分他的权,也不能拒绝。
不得不说,钟会是聪明人。
可惜,聪明没用在正题上,大部分用在了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小心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