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遇见六百年前的自己

第145章 朱高炽示好

经张辅、杨荣、金幼孜三人商议,最终决定将护送遗诏的任务交给了甘浩勇。

临行前,张辅对甘浩勇嘱咐道:“在入京之前,你先去找安边侯,让他封锁所有京城通往山东境内的道路。进宫之后,一定要劝太子爷按遗诏即刻登基,切不可迟疑不决,否则一旦被汉王的眼线知道真相,轻则割据山东,重则……。”

后面的话,张辅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甘浩勇郑重的点了点头:“舅舅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

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此刻还是一片祥和,无论是宫里还是宫外的人,都丝毫没有意识到一场大的政治风暴即将到来。

太子朱高炽正在阅览着在从前线传回来的战况进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封关于发现鞑靼人踪迹的战报。

朱高炽是个会持家的好太子,他盘算着如果再发现不了鞑靼人的踪迹,父皇就会因为粮草问题而不得不撤兵。

就在朱高炽还在计算着北伐大军还有多久还朝时,一名太监急匆匆来报。

“太子爷,柱国公在宫外求见。”

“快传他进宫。”朱高炽听到是甘浩勇回来了,心知前线一定出了什么事,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升起。

他走出殿外,在宦官的搀扶下目光深邃的朝宫门外的方向望去,他迫切的想知道前线到底出了什么事?

许久,大理石砖上方见甘浩勇迈着沉稳的步伐朝朱高炽走来,就如平常官员正常上朝一般镇定自若,仿佛并没有什么要紧之事。

朱高炽却是心中一凛,倒是自己有些轻浮失态了。

一番君臣之礼后,朱高炽将其带入阁楼之中,并屏退左右。

“太子爷,这是皇上的遗诏。”

甘浩勇从怀中掏出朱棣临终前口授的遗诏,递呈给朱高炽。

“什么?父皇他……”朱高炽颤抖着接过遗诏,神情中先是震惊,而后又是一脸悲戚。

“怎么会?怎么会这样?父皇他是被阿鲁台伏击了吗?”朱高炽扯着甘浩勇的衣服问道。

甘浩勇如实回答道:“皇上没有受到阿鲁台伏击,皇上是由长时间的舟马劳顿导致旧疾复发,心力衰竭。”

朱高炽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跪倒在地哇哇哭了起来。

甘浩勇牢记舅舅临行时的嘱咐,对朱高炽安慰道:“太子爷,先皇不幸崩逝,乃大明之痛,但国不可一日无主,还请太子爷早安遗诏早登大位,稳定朝局,以保我大明江山太平。”

朱高炽停止抽泣,抬头看向甘浩勇,问道:“这军中难免有我二弟的眼线,父皇驾崩的消息肯定会传到他的耳朵里,他在乐安多年,不知私自蓄养了多少死士,暗地招募了多少兵勇,他若得知父皇半路驾崩,定会举兵闹事。”

甘浩勇道:“太子爷请放心,先皇驾崩的事只有极少数内臣知道,而且为了万无一失,在进宫之前,臣已经请安边侯派兵封锁了所有君臣通往山东的道路。”

“只要太子爷您一登基,昭告臣民,到那时太子爷您就是名正言顺的正统,谅他汉王也不敢顶着造反的罪名作乱,就算真有那一天,太子爷也可以举全国之力,以王者之师出兵讨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重生平行世界,高考结束后,才知道早已激活了系统,但是系统要求他去参军。可,他已经确定自己是高考状元了,没办法,他只能带着种子,先去参军,一步步走上巅峰。
燕草
弘唐
弘唐
那一年,王勃准备南下,看望被自己连累贬官交趾的老父。那一年,骆宾王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南下巴蜀巧遇卢照邻。那一年,杨炯待制弘文馆,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那一年,贺知章正天下求学,背起行囊,准备远赴长安。那一年,唐军在西域对吐蕃战事取得大胜,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那一年,刘仁轨破新罗兵,新罗王金法敏遣使长安“谢罪”。那一年,高宗李治风眩症日重,召群臣议武后摄政之事。那一年,洛阳合璧宫,高宗嫡长子李弘卒,
染血的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