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管事的夫子朗声道:“请默《论语》第四节“里仁”,并解其意。”
林婉儿听了之后,立马松了口气,那“四书五经”自己在家和林文远对答过好几遍了,应该没有问题。
就见所有孩子拿起笔“沙沙”地写了起来,偶有几个写不出来的孩子也没哭闹,垂着脑袋静静地走出了考场。
很快一炷香的时间到了,卷子交上去了。
就见几位夫子交头接耳地品评着,半小时后只留下了八十位学童。林婉儿舒了口气,因为林文远也在里面。
林文远还抽看朝自己做了个鬼脸,林婉儿哭笑不得,自己紧张得心都快跳出来了,他还跟个没事人一样。
淘汰的孩子并未离开,而是和家人站在一边观看。
“铛!”第二题开始了,题目是以“梅花”为题作诗一首。
如果说前一局是考较学子的基本功,那这一局更多考较的是才情。毕竟光会四书五经可是做不了官的!毕竟人情来往,茶酒游戏间怎么可以少了诗词歌赋助兴?
这下可难坏了考试的孩子,一多半都在那里眉头紧锁,抓耳挠腮。
林婉儿朝林文远看去,他倒是不急不躁的,侧着脑袋看着院中的梅花。
“这个家伙会不会呀,真是急死人了。这青山书院也真是够了,竟然让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作诗。这世上像骆宾王那种神童能出几个?”
很快就见林文远开始落笔了,林婉儿一颗心“扑通扑通”地跳着,大冷天的后背都渗出了冷汗。
一柱香燃尽,卷子再次收了上去。
场上场外的人都静静地等待着结果。林文远又转过身,偷偷跟林婉儿吐了吐舌头。
“这小子花活这么多,要是没考进去,看我回去不打烂他屁股。”林婉儿暗暗下了决定。
几个夫子互相翻阅着,上次参加三联雅会的吴夫子惊叹一声:“哎呀,这诗做得不错,通俗易懂,却也风骨傲然呀!”
他这一声叫唤,立马几个夫子都凑过去看。
只见上面写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等看了落款,有个夫子立马拍了拍脑门:“唔,这孩子我有印象,刚才论语那题解析得很是老辣,要不是这满座都是八岁以下的孩童,我还真以为是入学多年的学子。”
“哦,还有这等事!”于是吴夫子立马让人去寻了这孩子上一轮的卷子。
等几位夫子看了,果然答题十分工整,且字里行间又多了几分新意。只是那一手毛笔字笔力滞塞,略显稚嫩。
现在几个夫子都看向那一群孩子,很想知道这孩子长什么样。
等东方明拿到那首诗时,也是眼前一亮。再看看落款,泉水村……立马想到那冷面小子说过的事,脸上不禁微微一动。
这一轮最终只留下了五十人,好在林文远依然在其中。林婉儿现在捧着心口,嘴里不停的念着:“最后一轮了,菩萨保佑!”
现在场上空出了一大片位子,夫子们倒看得更加清楚了。
“铛!”一声钟响,最后一题出来了。这一题乃是东方山长亲自出题。
只见东方明站起来,朗声说道:“尔乃初生之红日,国之未来,老夫想问尔等,读书为何?此题不拘一格,尽管答题。”
林婉儿心下一惊,这道题太经典了,也就是问你为什么要读书。其实这题说来十分简单,但要答到夫子心里靠的就不仅仅是才气了,还有几分运气在里面。
立马考场上“嗡嗡”作响,每个孩子都绞尽脑汁想着最合适的答案。很快就有孩子在纸上写了起来。
林婉儿看林文远托着下巴一动不动,不由得为他捏了把汗。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这个问题明显超纲了。
就在那香燃得只剩十分之一时,林文远才堪堪提了笔。
刚写完那香就烧尽了,林婉儿可算松了口气。
接着就是紧张的阅卷环节,大家都屏住呼吸看着几位夫子。
几位夫子一张张地看去,大多都是些陈词烂调,比如说“为了国家,为百姓,为了家人”,少部分说了真话“为了钱财,为了权力”。
其实这题说来说去也就那几个答案,就看看谁写得更加用心,更加新颖罢了。
这时一段话映入了眼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好,好,好一个为天地立心呀,有此四句,以后我学子何愁不明读书之意呀!”一个夫子激动地站了起来。
其余几人看他这么激动,也一一看了起来。接着各个像得了帕金森一样,身子抖了起来。
“山长,此四句可谓是写尽了我读书人的心血呀!可刻于山门之上。”吴夫子激动得面红耳赤。
“哦,谦夫何等句子让你如此失态,给老夫看看。”
待看完这四句后,东方明古井不波的脸上也终于有了变化。接着是老泪纵横,这几句真是写尽了他一辈子的心声与志向。
等几人看了名字后,不由一惊,怎么又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