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还是其他更低档次的广告,它们的价位从五两、十两、二十两一直到八十两不等。
最便宜的广告是五两银子,这也是考虑了许多小商家的承受能力才定下的数字。
虽然大商家的实力很强,承受能力很高,但数量有限。而小商家的数量可是占了绝大多数的,如果放弃这一块市场的话会很可惜,毕竟长尾效应摆在那里,赵鸿义当然希望《江南时报》能够大小通吃。
此外,江南报社还准备在城内各处选择一批有实力的商家设立报纸代销点,由他们代为销售报纸。
这也是报纸从免费赠送转变为订阅或购买的方式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解决起来也是十分简单的,毕竟报纸代销点会带来额外的客流量,这对商家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他们没有理由不同意,甚至还要抢着来做这个代销点。
这样一来,发行部的工作人员再也不用挨家挨户去送报纸,只需要把印制好的报纸分送到各处代销点就可以了,他们的工作量也就大为减轻了。
……
通过前三期免费送报纸活动,《江南时报》在大明南直隶地区的疯狂营销取得了显着效果,在几个主要城市和周边的一些县城,几乎达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
凡是在《江南时报》上出现过名字的商家,生意都前所未有的好,这让商家们更坚定了要继续在报纸上打广告的决心。
此时上门拜访要求打广告的商家络绎不绝,本来门可罗雀的报社现在人满为患,广告部的员工在报社前院的接待室里忙着接洽客户,商谈广告版面位置、字数、字体大小,推敲确定广告词,商议价格等工作。
由于人数实在太多,接待室完全不够用,连报社的门房里都坐满了等待的商家,广告部的员工忙得饭都顾不上吃,却仍然无法应对接踵而来的商家,有些商户都为此吵了起来。
眼看这些员工忙不过来,赵鸿义只得让严伯毅等人赶紧再去招募一批员工,同时又祭出了叫号排队的办法,每天发放一定数量的号码,拿不到号的只能等第二天,这才没有让场面失控。
第四期报纸的广告位很快就销售一空,有很多来得晚拿不到广告位的商家只能提前预定第五期报纸的广告位。
这天,第四期报纸已经排版完毕,正准备安排印刷部开始印刷。
忽然,严伯毅急匆匆地走进赵鸿义的社长办公室,一脸喜色地对赵鸿义说道:“贤侄,有特大好消息!”
正与庄俊豪等人统计着第四期广告收入的赵鸿义一脸疑惑地望着严伯毅问道:“什么特大好消息?”
严伯毅喜滋滋地说道:“刚从应天府衙得来的邸报消息,上海县奏请建设浦东新城兼重开海贸的奏折已经得到朝廷批复,上海的海贸要重开了!”
“什么?”在座众人无不露出一脸惊喜的表情——果然是特大好消息!
“快!让印刷部停下来,重新排版,把这个特大好消息加上去!”赵鸿义赶紧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