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农家小子的奋斗史

第25章 如遭雷击

赵鸿义倒吸了一口冷气:他可从未听说大明朝廷开办过上海市舶司这么一个衙门!这是什么情况?难道上海已经成为朝廷准许的正式对外贸易口岸了?这地位比广东和福建还牛逼啊!

三人跟着人流慢慢穿过大东门,这里人虽然多,不过井然有序。城门洞外和西门那边一样有衙役和丁壮看守,不过城门内守卫的官军兵丁比西门那边要多,看起来有三四十人。

这边的官军兵丁和西门那边一样不但配有长枪,背后也背着一把火枪,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就连城门旁边的水关也是一样,而这边的城楼上也站了不少兵丁,城墙上面配置的火炮也比西门那边更多一些。

走出城门,眼前豁然开朗,临近城门处也有一些横街,横街之间是大片大片的货栈,而远处则是码头。赵鸿义急匆匆往前赶,一直走到江边的码头附近。

放眼望去,黄浦江岸边的码头连成一片,码头上停泊了许多帆船,随便数数,最大号的帆船有七八艘,而中小型帆船似乎有十来艘,只见樯帆林立,感觉非常震撼。

这些帆船大多数是欧洲式的大中型纵帆船,吨位看起来很不小,船舷很高,几乎快赶上城墙的高度了。当然还有小部分船只是传统中国式的硬帆船,吨位要小一些。

码头上一片忙碌,装卸货物的码头力工和挑夫来往于栈桥和码头间,还有不少独轮手推车穿梭于其中,监督这些人干活的货主或者掌柜不断叫骂着,一片嘈杂。

此时的江面上有两条看起来吨位不算大的中式武装战船在缓慢游弋,好像是大明朝廷的水师在巡逻。而江对岸还有一个小型码头和一座小小的城池,城头上好像也有炮台,看样子那小小的城池似乎是大明水师的营地。

王福贵看赵鸿义盯着水师战船入了迷,便说道:“我听人说江口那边也有水师战船巡检。”

赵鸿义看了良久,只看得目眩神驰,口中喃喃自语道:“这不科学啊!怎么会是这样的?”

王氏见赵鸿义一副痴傻的模样,便又关心地问道:“你这是怎么了?一看到这些人和船就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这些你小时候也看过的啊。”

见赵鸿义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能自拔,仿佛没听到她说话,王氏急了,感觉他似乎中了邪,连忙叫王福贵一起扯着赵鸿义就回头朝城内走去:“走吧,看也看够了,该回去了。”

此时的赵鸿义虽然浑浑噩噩地任由两人扯着走回城里,心中却早已是波涛汹涌:“这绝不是我所了解的历史!明朝时候的上海只是个偏僻的滨海县城,对外贸易几乎为零,更不会有什么市舶司,现在这里多出来的这些船只和外国商人,还有江对面的大明水师都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这里面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当三人重新进城,又走到上海市舶司大门前时,赵鸿义忽然像醒过来一样,精神一振,便朝市舶司衙门外的八字墙走去——他看到了衙门的布告。

大明朝的官衙形制是朱元璋时期就定下来的,什么级别的衙门建多大规模有什么功能都事先规定好,大多数衙门的建筑设计和功能几乎都是一样的。这市舶司衙门也不例外,大门外照例是向两侧伸展的八字墙,八字墙一般用于张贴官府文告,方便民众观看。

此刻赵鸿义就站在一张布告前,布告写了些什么他也不关心,只是死死盯着结尾的落款处,那上面赫然写着“兴德十三年六月廿五日”。

看到这里的赵鸿义真的是如遭雷击一般了,因为这个叫“兴德”的年号根本不是大明朝的年号,或者说他所知道的历史上大明并没有出现过一位年号为“兴德”的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朕
少年穿越到了大宁朝,开局登基,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本想做个昏君。无奈朝堂暗潮涌动,权臣在旁。朝外异族聚集,虎视眈眈,大宁岌岌可危。扫清奸佞,荡平异寇!谁道暴君不可治国?
孤央
喜唐
喜唐
回到唐朝,重生为家族里的独苗。纨绔?二世祖?斗鸡走狗?哈哈哈,这不是梦吧!那就接着奏乐接着舞,老子就当二百五!那就接着唱歌接着舞,老子要当二百五。
微微的薇
我家父皇爱修仙
我家父皇爱修仙
嘉靖二十七年,元宵节刚过,紫禁城玄武门发生一起耸人听闻的‘宫变’,天师秉一真人陶仲文被皇太子朱载壡打了,一时间,朝堂之上风起云涌,文武大臣纷纷各显神通,东宫之位亦岌岌可危,面对此景,我们的太子殿下朱载壡只存一个念头:父皇你就快把我废了吧!
都督天下诸军事
上辈子,下辈子
上辈子,下辈子
李飞的上辈子是唐朝的李非。时空交错之后,两个人竟然可以在梦中相见。那么对唐朝的历史和对后世的影响将会是什么呢?
二手废柴
回到大宋斗梁山
回到大宋斗梁山
陈子御意外来到宋徽宗时期的大宋。在黑风寨当了土匪,一碗啤酒勾搭走了花和尚鲁智深跟青面兽杨志,武二郎你也到碗里来。赈济流民,截胡宋江。一首情歌俘获李师师的芳心,为了让陈子御立足朝堂,还跟赵佶分了居。赵佶顶着绿帽子只好给他封了官。宋江哭着打滚:“把我兄弟还给我”蔡京“我们要以贼制贼。”高俅“我们断他粮草。”童贯“二位大哥,求你俩别作妖逼他,一催就闹着辞官回去躺平。”金国“大哥别打了,小弟这就给你采身养
午夜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