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暗流汹涌并没有影响到现在的农家,在田言的主持下,农家的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在李杨闭关的这段时间里,农家的一切事情好像进展得非常顺利。这让农家众人产生了一种错觉,如果是田言当侠魁就好了。
毕竟田言没有李杨那么多的骚操作,动不动就要给大家带来点刺激。
上次农家的分地运动虽然推行了下去,但也留下了诸多的隐患。
一些自认为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人是不愿意吐出到手的利益的。特别是土地这种东西可以传给后代的重要财富,没有人会舍得轻易放手。
更可恶的是李杨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了。土地的所有权归农家的集体所有,而分地的人只得到了经营权。而且还采用的是“增人增地,减人回收”的原则。
这就意味着土地这种财富是不能传给后人的了。
别看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于这种时代来说,李杨的这一步还是迈得太大了些。
虽然靠着强硬的手段将政策推行了下去,并且处理了一部分人。可获利的却只是那些普通的弟子。对于农家的部分中高层人士来说,这无疑是在他们的身上割肉,岂能不心痛?
千百年来,不论是王侯还是帝王,都不太敢直接去触动大地主们的利益。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又是狼烟四起的局面。
然而不动这些人,土地兼并的问题往往都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国家也就因此而慢慢的腐朽,衰落,最终进入下一个轮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历史的周期性。
……
想要解决土地问题,仅仅依靠一个伟大的帝王是完全不行的。
大多数封建王朝到后期之所以会崩溃,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把一个王朝的稳定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之上。所以王朝初期,很多事情都没进行得比较顺利。
然而威望这种东西,是靠不住的。随着建立王朝的人离去,这种威望会逐渐的丧失殆尽。甚至威望这种东西有时反而还会成为新皇帝的掣肘。毕竟大臣们的一句“祖宗不之法不可变”可是很有杀伤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