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算好这两天的账本后,伍菁惊讶的发现,仅仅两天时间,除开原材料和人工等成本,竟然就赚了上千两银子。
要知道以前家中经营的两个粮铺加起来一年最多也就赚这么多了,有时候遇到翘市或特殊情况就只有几百两。
现在他只用了两天,就赚了家里一年的银子?
伍菁突然感觉有些不真实。
他又仔细核对计算好几遍,确认账没算错没错之后,整个人都呆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喜极而泣,抱着账本去了徐府找徐经汇报账目。
徐经看过之后也有些惊讶,虽然比不上清音阁,但这烘焙工坊可是稳定的产业链,今后在其他地方也是可以轻易复制的。
不像清音阁只此一家。
要是在其他的大城里也开上这样的工坊,加起来的总产值就可怕了。
他徐经成为大明首富也是指日可待。
“嗯,干得很好。”
徐经点点头:“先就按照这样做,一个月之后看看情况。另外工坊里雇的人要管理好,用记件模式算月钱。多雇点人实行轮休,节假日要给赏钱,每天每人上工时间不能超过四个时辰……”
伍菁听得一愣一愣的,不明白徐经为什么要这样做,很多名词他以前也没听到过。
徐经只能耐心的给他解释,并说明这样做的缘由。
“我知道了。”
伍菁听完之后对徐经肃然起敬。
他觉得徐经懂得比自己多太多了,采用记件的方式算月钱,不仅能够仿制工坊的人偷懒,还能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让他们更加有干劲。
毕竟干得多得到的也多,不会出现干得多少都一样的月钱而出现心理不平衡的矛盾,尽快干完工作也可以尽早休息。
而且放假和赏钱有了,对那些雇工们好了,他们也会更加认同工坊,出去之后也都会夸赞奶奶的味道工坊。这样以后要是再开设更多的工坊,就能有更多有能力的人来工作。
用这样的方式来管理,工坊的效率只会越来越高,里面的人才也会越来越多。
甚至以前一天的时间能干完的工作,或许只需要一个时辰就能完成了。
为了保住这一份这么好的工作,他们也会更加注重细节,保证好糕点的质量。
完全是对多方都有好处的方法。
伍菁现在对徐经完全是五体投地,这才是真正的经商啊,正正经经赚钱。
像以前家里用动手脚和偷奸耍滑来赚钱,完全就是歪门邪道。
“徐老爷真乃神人也!”
伍菁忍不住感叹道。
“我这只是以人为本,毕竟人不是工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从人心出发,将心比心。”
徐经也有些唏嘘。
这个简单的道理,在看似发达和开放的二十一世纪,很多人都不明白。或者说明白却装着糊涂。
众爱卿为何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