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笑了笑,这是把自己当小孩儿了。
不过也对,一个几岁的孩子老气横秋说话,成年人只会当做学自家大人的,哪里会在意呢。
只不过,当他看到老虎吃完包子之后,用脑袋拱了拱李佑之后,立马笑嘻嘻换了嘴脸:“公子,咱们这大肉包子卖的可好了。”
“这手艺你从哪里弄来的?”
“嘿嘿,家传的。”
家传的,咋可能。
说实话,能把大肉处理的如此到位,如果不是老陈提到过那些所谓的亲戚,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不过家家都有自己的门道,当初李佑授意老陈将一些简单的手艺卖出去的时候,就是为了让这条街道繁荣起来。
街道两侧,成排的店铺配上小院子,虽然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片城镇,但已经有了雏形。
街道宽阔,青石铺路,驼铃叮当,马儿嘶鸣,牛车,驴车,马车,各种牲口拉着货物在青石板上发出哒哒的声音。
李佑带着大喵,走一路,被投喂一路。
李佑倒是没怎么吃,骆宾王和大喵吃的肚子滚圆。
难怪骆宾王现在越来越胖,大喵更是体态浑圆,两个家伙越来越像了。
终于,走到了街道的尽头,李佑坐在茶摊跟前,看着那些在寒风之中排队的黄牛,笑了笑。
“观光,那些黄牛一天可以赚多少钱?”
这些事情,骆宾王自然是门清儿的。
“先生,那些黄牛排队的时候,虽然有些苦,但每个人只要排上号,就可以至少赚一百文。”
一百文,这个价格很高。
“方才买的包子多少钱一个?”
“一文钱一个。”
“那甘蔗呢?苦菜呢?糕点呢?”
不问不知道,一问之下,李佑突然意识到,这条街已经成了发财之地。
在此处做生意的人,只要是吃吃喝喝,价格都便宜的很。
只要是跟工坊相关的,只要是能让商贾赚钱的事情,价格极高。
一百文一个号,工坊之中的工匠现在一天十文钱都乐呵呵的,而这些排队的黄牛,只是承受了一些风寒的危险,只是风吹日晒,就可以拿到这么多的报酬。
泥头车,似乎已经动了起来了。
路过工坊之外,一匹马在官道上疾驰。
八百里加急又来了。
李佑注意到,那匹马的腿,似乎有些问题。
嘴角不由上扬了起来。
……
“启禀陛下,天寒地冻,幽州困难,请户部钱粮支援。”
“启奏陛下,山东之地,百姓困顿,若是没有粮食,怕是无法过冬啊……”
这样的话,李世民每天可以听一百次。
但今日,有一句不同于以往的话。
贞观初年暂代兵部尚书的李靖,站了出来。
自突厥渭水之盟之后,李靖在朝堂之上很少说话,心中忧虑,心念边境,过了贞观二年,他就要亲自到边境去,练兵备战。
但今日,李靖一反常态。
“陛下,最近一段时间,军马消耗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