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点了点头,然后多说了一句:“每百亩单独计量,朕不止要平均亩产,还想看看这玉米最高亩产能到什么程度。”
程韵早就想到这个,和村长商量后,以种植玉米的每个家庭为一个单位,分成了30份玉米数据,到时候这些收割下来的玉米都会分开摆放计量,若是某家玉米产量的数据特别突出,还可以总结一些种植经验以便后期提高产量。
虽然全村只有一半人家种了玉米,但那些没有种植玉米的农户也自动加入了收割的行列,他们也急切得想要知道玉米的产量,这关乎到他们切身的利益,而且,这一次帮忙收割后,被帮忙的那一家后续也会帮忙收菜什么的,没有谁会吃亏的。
关于玉米的农具,程韵这边只捣鼓出了手摇脱粒机,前期的掰玉米和剥玉米,完全需要靠人工手动,所以接下来就是一场苦力活,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生动的笑容,丝毫不觉得有什么的苦的,是呀,这个时代的普通百姓,只要吃得饱穿得暖,便觉得日子再好不过了。
就这样,三千亩密密麻麻的玉米地,在全副武装的青壮年的劳作下,变成了一筐筐玉米棒子,被送到了新谷村的晒场,已经蹲守在晒场的妇女们开始快速得剥掉玉米外衣,露出了里面金黄的玉米粒。
这些剥好的玉米需要拿去称重,之后就会被另一批等候多时的手巧妇女用草绳串起来,这些玉米会像晾衣服那样挂在晒场上,三天后再进行脱粒称重。
新鲜玉米的第一个百亩产量出来了,亩产九百八十六斤。
等司农寺负责记录的官员传来这第一个数据后,全场包括官员在内的所有人都沸腾了,皇上等到了期望的数据,脸上也不掩饰自己的欣喜。
“程爱卿研究北方水稻和玉米有功,赏皇城四进宅院一座,白银千两,古籍十本,古玩十件,珍珠十斛。目前工部右侍郎出缺,由程大人暂代。”
程韵内心激动不已,真是瞌睡送枕头,皇帝一下子解决了自己的买房大事。至于暂代右侍郎一事对于她的触动比较少,毕竟只是暂代而已。
尽管心中想法很多,但表面上程韵还是不动声色得谢赏了,几个大佬纷纷羡慕得望向许尚书,手底下有这么一个得力干将,许尚书完全可以躺平了。
皇帝又接着说:“工部自管理职田试点以来,颇有成效,也都有赏。秋收结束后,可令京城外的地方全面推行职田管理,此事由工部牵头,其余部门要配合好。另外新谷村所有玉米做种,由司农寺主导,程爱卿协助,全国各地扩大种植,此事,同样的,先给朕一个章程。”
被点到的官员们齐齐领命,天启国现有的农作物格局即将迎来重大的改变,离“世民无饥馑”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小步。
皇帝吩咐完就回去了,他不可能等到所有的玉米都收割完。其他同行的官员除了内阁几人一同回去,剩下的几部大佬倒是暂时留了下来,临走时洛阁老不吝啬得给了个赞赏的眼神,程韵眨巴了一下眼睛以示回应。
户部尚书等皇帝和内阁一干人走了后,有点惋惜得看着程韵道:“可惜了,老夫原本打算等今年考核时跟皇上求个恩典,让你过户部来的,谁知竟然出了玉米这事,看来短时间,我是挖不来你这个宝贝了。”
程韵看着户部尚书光秃秃的头顶上潦草的几根头发,内心拒绝,她才不要去户部这种绞尽脑汁生银子的部门呢,听说户部十个官员八个秃顶,还有两个是因为太年轻,时间未到,她还想保住自己的头发,因此,户部,拒绝!
不过不等程韵表示拒绝,一旁的许尚书就挺身而出道:“老左,你这就不厚道了,我工部难得出这么个金疙瘩,你休想挖我墙角,还有,前阵子把清和扒拉过去干活,活干完了就扔,一点诚意都没有,以后你休想再借人了。”
左尚书心虚得摸了摸鼻子,他那阵子太忙了,又要对账册,又得对西北那片的税收数据,恨不得一天有二十四个时辰,所以拉了程清和做壮丁,事后又是抄家的东西入库登记,折价处理等,都忙得忘了程清和帮忙这事了。
想到这里,左尚书灵机一动道:“程大人,你不是喜欢读书吗?有空去我府上坐坐,我那书房好书可不少呢。”
程韵听到有人白送积分给自己,忘记左尚书刚刚对自己发出的“秃顶邀请”,马上小鸡啄米得点点头,表示择日不如撞日,这次休沐就去,左尚书当场拍板定下,回头连帖子都不用送了。
闲聊了一番后,其余官员也都陆续离开了,只不过司农寺的官员却是打算一直盯着,程韵安排了他们去自己重新修葺好的院子居住,院子里的抽水马桶和淋浴间再次获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