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西闻言,脸色沉了下来,立刻驳斥道:“三浦先生,我尊重您的感受,您想早点结束战争,不再有人牺牲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我很奇怪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场战争之所以会发生,难道不是因为你们试图以武力征服我们,试图剥夺我们的自由与尊严?我们之所以奋起反抗难道不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为了守护亲人与朋友的安全?您能想象一个强盗冲进您家里劫掠,你毫不反抗反而热情地邀请他坐下来一起品茶吗?这场战争结束的前提只能是你们日本军队完完全全撤出我们的领土,一个不留。”
迎着三浦逼视的目光,袁西毫不畏惧,继续说道:“三浦先生,您熟知中国历史,知道我们中国人从古至今崇尚家国情怀,以国为家、先国后家、舍身为国、精忠报国都是我们追求的高尚品格,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我们愿意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哪怕是生命,三浦先生,几年的战争经历,您应该看到我们中国人的牺牲精神了吧?”
三浦眼里满是震惊,他的脸一阵红一阵白,而后鼓掌大笑道:“袁桑,我没有想到你是一个很好的演说家,你要是在我们日本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的。不过我们说过的,不谈政治,怎么又谈起政治了?我看还是谈些风雅之事吧!袁桑,你看就要到秋分节气了,你能想起哪首应景的诗呢?”
袁西见其神色剧烈变换,知道自己刚才所说对其有所触动,但三浦毕竟是日本人,身处敌军阵营,他最终可能会受到自身立场和职责的束缚,无法完全接受袁西的观点,要想改变三浦根深蒂固的观念绝非易事。因此,袁西也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而是顺着三浦的提议,朗声诵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三浦听罢点头称赞道:“这是王摩诘的?山居秋暝?啊!长夏虽逝,酷暑依旧,此诗读罢让人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山林之中,全身都不由得凉爽起来。袁桑,说起王摩诘,提及山林,我倒想起他的另一首诗了,‘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袁西笑道:“三浦先生,?青溪?中的无限诗意,您在衡山中漫步也能感受到的吧?”
三浦点点头,肃色道:“是的,作为中国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自有其称道之处,无论是秀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是重要的宗教地位,都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前几日,我在衡山山间行走,遇见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我的一时兴起,遂挽起裤腿下到溪水中顺着溪流而下,既享受到溪水的清凉又得见一路绿树荫浓的美景,本想赞叹几句,脑袋里却全是摩诘先生的诗,就不知道怎么表达我的感受了。”说完他摇摇头,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三浦先生,你当时一定能体会李太白窘迫的心情了。”袁西打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