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在末世的帝国

第120章 报复

“长官,我们已经派出去了好几批的飞机了,并没有在附近发现任何的敌军飞机场。”

此时已经是完成轰炸任务的第二天了,因为李浩的多虑,飞机已经进行了好几次的侦查,几乎把附近一百五十公里以内的所有建筑都观察了一遍,但确实是没有任何的敌军建筑物。

“有可能是我多虑了?”李浩仿佛是在自言自语,“不过对那里的轰炸,应该也没有什么必要了吧,毕竟根据他们所说,那里已经变成了废墟,只有他们三个活了下来。”

“额,应该是没有必要了,另外,您也不要觉得您的命令没有意义,因为此次的侦查,飞行员们已经更加了解这附近的情况了。”汉斯说道。

“嗯,知道了。”李浩点了点头,“话说,那名重度烧伤的士兵,情况怎么样?”

“额,他的情况还可以吧,命和腿都保住了,不过要想彻底恢复,大约还需要两个月的时间,皮肤才能长出来,现在已经恢复了意识,他的两名战友都在那里陪着他呢。”汉斯想了想,说道,“另外,咱们还有一些值得审讯的俘虏还没有审问呢。”

“哦,那个啊,没有什么意义,不是吗?咱们拘留那些高级军官的原因其实就是在和他们开战的时候能够拥有更多的筹码,以便用来要挟奥尔多的高层,而不是向他们审问出什么有用的军事情报,毕竟他们此时还没有正式进入这片大陆,等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在这里的战争时,才是那些俘虏有用的时候。”

李浩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了飞机的螺旋桨的声音,虽说螺旋桨的声音都差不多,但是这声音和自己经常听到的螺旋桨的声音,还是有那么一点轻微的差距的,李浩好奇的打开了窗户,却发现,天上的飞机的涂装居然不是自己家的。

“空袭!”李浩马上就反应了过来。

不过幸好有三架Bf-109E发现了敌人,开始和敌人进行战斗。

李浩从窗户上仔细一看,发现上面一共有十几架飞机,而且有的飞机,看起来还是水上飞机,因为水上飞机的两个浮筒实在是太过于显眼,李浩推测,他们是在附近使用河道起飞的,他还是低估了对手。

不过还好他每天都有派飞机在天上进行巡航,可以牵制住敌军的飞机,给其余的战斗机提供起飞的机会。

不一会儿,天空上就乱作一团,除了操纵防空炮的士兵,所有的人都躲进了防空洞里面,外面的飞机发射的机炮乱飞,都看不清是不是自家的飞机,随着第一架飞机坠入港口,李浩也看清了,那些飞机的涂装,确实是奥尔多的经典涂装。

敌军的飞机并没有载弹系统,只能依靠机炮向地面扫射以杀伤敌人,这也是李浩值得庆幸的事情,如果他们的飞机也有轰炸型,向自己家扔下一颗二百五十公斤的航弹的话,说不定会死上多少人。

李浩和办公人员全部躲进了地下室,奥尔多的机炮口径并不是很大,他们曾经俘获过奥尔多的飞机,虽说整架飞机包括飞行员都被烧焦了,但是上面的武器系统还算是完好,奥尔多的机炮口径仅仅只有二十毫米,和二号坦克上机炮口径的一模一样,不过机炮的炮弹口径实在是太小了,只有五十毫米,所以威力十分有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再次醒来已经到了名侦探的世界,那是一个无法忘怀的人物,身为曾经的警校五人组之一,徘徊于几大组织之间,与名侦探的联手,当然也少不了点日常。
夜雨呀
江南之南
江南之南
江南宋城赣州,地处“江南之南、岭南之北”,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江南之南》是一本关于赣州的本土读物,为赣州存留了一份温馨的文化遗痕和时代记忆,但“不止于赣州”,同时也是一道认识江南、洞察客家的视窗。全书共5辑,分别为此山此水、客家风情、烟火记忆、人物春秋、诗赋江南,收录了99篇文章。“以文为镜,借字传情。”作者采用文学性笔调,透过不同的视角,或散文随笔娓娓道来,或诗词歌赋简约凝练,叙写了
陈相飞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叶流云穿越蓝星,一个机甲狂潮的平行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机甲。叶流云却只有一个破铜烂铁般的0星教练机。好在他觉醒了无限进化系统,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够获得进化点,让机甲无限升级进化!0星动能系统?直接进化,10星恒星动力炉,无限能量!0星防御系统?直接进化,10星虚无量子防护立场,固若金汤!0星战斗系统?直接进化,10星终星武系列,毁灭星系,制霸宇宙,就在今天!你以为10星就是极尽巅峰了吗?不
是龙神啊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