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世界之我是金的哥哥

第238章 跑!倒霉透顶……

乌嘴角抽搐的,看着这三方大战的场面,虫族,“审判者”,幻影龙蜥,三方互相缠斗,一时间场面血腥万分,

红色的血液,混杂的绿色的血液,在雪地面上汇成小溪,随后因为这颗星球极低的温度,缓缓凝结成血精。

“吼!!!”

幻影龙蜥大声嘶吼着,随后狠狠的一巴掌拍飞“审判者”,好巧不巧的是乌的方向,乌脸色一黑,瞬间感觉整个世界都在针对自己。

“叛逃者!”

“审判者”似乎是有所感应那般在空中诡异的调转身形,朝着乌大吼着,狠狠一拳挥出!

乌眉头紧皱,坎坎侧身躲避,心里暗道不妙,这力量已经抵得上那只最为强壮的“审判者”了甚至还要强上几分,真的给他们吃进化了。

异变突生,“审判者”冲过去的方向赫然再次出现熟悉且威严的吼声!

乌双眼望去,只见不下五只幻影龙蜥站在那山坡之上死死的盯着下方的众人。

乌双眼一黑,顿时感觉一阵头大,随后快速分析得出结论。

冬雾星上有一种生物与幻影龙蜥很相像,只不过他们因为环境的影响进化向着不同的方向。

他们拥有更厚的脂肪与更为强大的肌肉与心脏,他们的力量与敏捷几乎是吊打幻影龙蜥的存在!

乌脑中不断回想着与丹尼尔交易得来的情报。

他们身上拥有些许龙族的血脉,强悍的意味不言而喻!要命的是,他们与幻影龙蜥不同,他们是群居动物!

他们拥有一个非常贴合这颗星球的名字,雾刃龙蜥!

但是这个时候他们不应该是在冬眠吗?他们应该会在来年温度有些许上升的时候才出来捕猎,为下一次繁衍与冬眠做准备啊?!

乌满脸的疑惑,但身体依旧趋利避害,朝着人多的地方跑去,想要以此掩盖自己那狭小的存在。

跑着跑着,乌的脑子轰然醒悟,心中苦笑的得出结论:

是雪崩啊……

这波属于是自己捅了老鼠窝了,而且从这一群雾刃龙蜥愤怒至极的样子就可以看出,这件事绝对跟自己有关……

乌深吸一口气,下意识的加快了速度,想要穿入人群之中,然后从中偷偷摸出。

但没有想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拦在了他的面前,带着些许讥讽与戏谑开口道:

“你就是杀了霍格里斯的人是吧?”

乌一愣,抬头望去,只见一个与霍格里斯长得有十二分相似,但与他那野心勃勃的气质却截然不同,充满傲慢的梅格里斯。

梅格里斯看着周围一片死伤惨重的虫族士兵,有些愤怒的唾骂了一声,随后满含恶意的望着乌开口道:

“带回去的是尸体也行吧?”

乌皱了皱眉头,随后缓缓握紧刀刃,随时准备如果梅格里斯有任何攻击的意图,自己便会先发制人的攻击他!

眼前确定了两件事,一是眼前的虫族并不是霍格里斯,霍格里斯已经死透了。

二是自己的元力差不多真的到边缘了,再逗留下去对自己非常的不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复活
本书记述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俄)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着,位居“世界十大名着”之首,作品共四卷。作家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了俄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场景,同时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小说围绕着鲍尔康斯基等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