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之源石之躯

第77章 并不和睦的谈判

“等等,你说什么?”红发的扎拉克猛然抬起头,僵硬的脸庞上带着无法克制的震惊,很明显,她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让所有感染者都活下来?】

这样异想天开的一句话,无论放在任何场合,听着都会让人感到好笑,因为其实在太过荒谬。

但此刻的焰尾却笑不出来,因为她知道对方不是来跟她说笑话的。

更何况,在这样的场合,这样隐秘的角落,阴暗的隧道,本该无人知晓的藏身处,忽然闯进来一个嘴里喊着谈判,身后却跟着两个携带着武器的随同人员,浑身散发着危险气息的男人。

并且,你知道他很强,强到一旦谈判破裂,忽然暴起,拿下自己可能只需要几秒钟,甚至更少。

而作为一名骑士,此刻的你甚至没穿盔甲,连全盛状态都不是,所能够倚仗的只有腰间的一把长剑。

尤其是那个家伙的周围还有两个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善茬的跟同者。

面对这样的险境,别说是笑了,她甚至都感到深深的绝望。

但哪怕是已经清楚了自己的境遇,她依旧还是无法相信对方的那句话。

——他真的清楚自己在说些什么吗?

“我想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看着对方复杂的神色,陈墨面色不改,只是摆了摆手,似乎有些无奈。

“据我所知,两位就是以感染者的身份报名的骑士竞技,对吧?”偏过头,他伸出手指,敲了敲自己的太阳穴,若有所思的问道。

听到这句话,两位骑士下意识的瞟了一眼自己身上的某处,但很快她们又同时看向了他,面色也不由得带上了半分怒意。

“那又如何?莫非你是“他们”的人?”已经快要忍耐到极限的灰毫握紧了拳头,手掌上,青筋隐隐浮现。

“并不是,不过既然两位认得我这个无名之辈,那么应该也知道我是一名独立骑士的事情。”陈墨呵呵笑着,摊着手说道。

“并且,目前在下并没有加入其它骑士团或者公司的打算。”这样说着,他的语气带着些许微不可察的轻蔑。

倒也正常,毕竟在他的眼里,卡西米尔的绝大多数竞技骑士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观赏品罢了。

确实,这些骑士大多都见过血,其中的极少数甚至还杀过人。

但也基本仅限于此了,这些由上层人所制造的粉饰太平的工具根本不知道生命有多脆弱,更没经历过多少次真正的生死搏杀,无从知晓死亡的残酷。

人自从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死亡便是其唯一无法避免,也极其重要的一节课。

很多人畏惧它,逃避这门必修课,因为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件事实。

死亡从来就不是生命的对立面,生命的结尾就是死亡,两者是共存的关系,死和生皆是彼此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就像一个故事,起初是以一个奇妙的开头吸引了读者们的注视,然后以妙趣横生的情节推动着故事的发展,支起故事的框架,让人不自觉的在其中流连忘返。

但哪怕开头再怎么吸睛,情节再怎么有趣,作者的文笔再怎么好,我们依旧不可否认,没有结局的故事总会黯然失色,也永远不会是一个好故事。

就像是没有酒的散伙宴,没有鲜花的哀悼会,没有回应的真心。

同样的令人感到遗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再次醒来已经到了名侦探的世界,那是一个无法忘怀的人物,身为曾经的警校五人组之一,徘徊于几大组织之间,与名侦探的联手,当然也少不了点日常。
夜雨呀
江南之南
江南之南
江南宋城赣州,地处“江南之南、岭南之北”,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江南之南》是一本关于赣州的本土读物,为赣州存留了一份温馨的文化遗痕和时代记忆,但“不止于赣州”,同时也是一道认识江南、洞察客家的视窗。全书共5辑,分别为此山此水、客家风情、烟火记忆、人物春秋、诗赋江南,收录了99篇文章。“以文为镜,借字传情。”作者采用文学性笔调,透过不同的视角,或散文随笔娓娓道来,或诗词歌赋简约凝练,叙写了
陈相飞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叶流云穿越蓝星,一个机甲狂潮的平行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机甲。叶流云却只有一个破铜烂铁般的0星教练机。好在他觉醒了无限进化系统,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够获得进化点,让机甲无限升级进化!0星动能系统?直接进化,10星恒星动力炉,无限能量!0星防御系统?直接进化,10星虚无量子防护立场,固若金汤!0星战斗系统?直接进化,10星终星武系列,毁灭星系,制霸宇宙,就在今天!你以为10星就是极尽巅峰了吗?不
是龙神啊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