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之源石之躯

第70章 行走的意义

在满场的欢呼和喊叫声中,陈墨解除了奥兰多的附着状态。

顿时,黑色的铠甲崩解开来,化作黑雾,于黄沙弥漫的场地中消散。

摘下面具,从上衣口袋中拿出头绳,重新绑起头发,短短几秒,一个持剑迎敌的骑士便重新变回了一个干练的白领职员。

“真不愧是梦魇,强的超乎我的想象。”顺手将长剑归鞘,陈墨微笑着对着拓拉说道,看上去尚还留有不少余力。

“是我输了。”拓拉看向自己手中的长刀,这把被斩断的兵刃在灯光的照耀下,虽依旧寒光四溢,但终究已不再是一把趁手的武器。

“不,你只是输在了武器上。”轻抚着腰间的剑柄,陈墨认真的摇了摇头,说道。

其实,刚才的那次交锋,是拓拉的优势和赢面更大。

因为,依据常理而言,倘若以自下向上的方式用剑刃和劈下的刀锋直接碰撞,结果,往往只会是用剑者的武器断裂。

而陈墨自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但他对杜兰达尔有着绝对的信任,他相信自己的武器不会于此折断。

十年以来,这把漆黑的长剑不知渴饮了多少人的鲜血,但却未曾出现过一次破损,甚至就连划痕也没有留下过一条。

一名战士的佩剑,往往就是他最为信任的事物,没有之一。

而这也正是他之所以总是日夜携带着这把黑剑的原因。

“……失败,无需辩驳。”拓拉微微摇了摇头,捡起了那坠落于沙土中的半片刀刃,置于掌心,默默注视着。

隔着头盔,没人能看见他此刻的表情,也无从得知他的心情,但陈墨却从对方的身上嗅到了一丝遗憾和悲伤的味道。

毕竟是使用已久的武器,这些年来的长途跋涉,历经沿途的苦难,陪伴他的唯有这把长刀,要说没有感情,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兵器被铸造出来,就是为了战斗而生,在战斗中损坏,也是情理之中,恰如战死的勇士,他们为某种意义而生,为某种信念而死,自身并无对错,论其真心,惟有荣光。

但尽管如此,拓拉还是感到些许的悲伤,不是因为败北,因为没有战士可以百战百胜,也不是因为兵刃的损坏,因为这便是武器的宿命。

他只是悲伤,作为一名踏上天途的库兰塔,他为前路的迷茫而感到悲伤,作为最后的怯薛,他为那早早湮没在历史尘埃里的可汗而感到悲伤。

天途究竟身在何处?可汗究竟身在何处?

他感到迷茫。

但很快,他的茫然就被眼前的这个男人给打破了。

“哦对了,拓拉,你有备用的武器吗?”陈墨抬起眼,看向默默沉思着的拓拉,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忽然出口问道。

他先前就调查过了,因为某些未知的原因,这段时间拓拉一直都是处于一个类似流浪汉的状态,每天到处走路,以此保持清醒,吃饭靠捕猎,喝水靠水龙头。

说实话,他很难理解,也无法认同这种行为。

这座城市虽然丑恶,但不代表居住在这里的人也全是如此丑恶的。

在这个地方,无论是内围的城区,还是感染者群居的下水道,其中都不乏有着善良真诚的朋友。

难道那些上层人所导致的错误和剥削,就能够同样代换到这些普通人的身上吗?

不过,哪怕陈墨无法理解这种行为,毕竟拓拉也帮自己试验了新装备的效果,他帮上几个小忙还是没问题的。

“………”拓拉没有回答陈墨的问题,但他刚才的反应已经透露了真相。

“你要找协会……算了,那群家伙估计也不会给啥好东西。”陈墨想了想,脑海里浮现出骑士协会里某些大腹便便的家伙的模样,顿时脸一黑,面色沉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再次醒来已经到了名侦探的世界,那是一个无法忘怀的人物,身为曾经的警校五人组之一,徘徊于几大组织之间,与名侦探的联手,当然也少不了点日常。
夜雨呀
江南之南
江南之南
江南宋城赣州,地处“江南之南、岭南之北”,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江南之南》是一本关于赣州的本土读物,为赣州存留了一份温馨的文化遗痕和时代记忆,但“不止于赣州”,同时也是一道认识江南、洞察客家的视窗。全书共5辑,分别为此山此水、客家风情、烟火记忆、人物春秋、诗赋江南,收录了99篇文章。“以文为镜,借字传情。”作者采用文学性笔调,透过不同的视角,或散文随笔娓娓道来,或诗词歌赋简约凝练,叙写了
陈相飞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叶流云穿越蓝星,一个机甲狂潮的平行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机甲。叶流云却只有一个破铜烂铁般的0星教练机。好在他觉醒了无限进化系统,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够获得进化点,让机甲无限升级进化!0星动能系统?直接进化,10星恒星动力炉,无限能量!0星防御系统?直接进化,10星虚无量子防护立场,固若金汤!0星战斗系统?直接进化,10星终星武系列,毁灭星系,制霸宇宙,就在今天!你以为10星就是极尽巅峰了吗?不
是龙神啊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