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174章 千里决胜,刘备郑平论势

第174章千里决胜,刘备郑平论势

临淄城。

自从派遣十几路信使后,刘备对各州郡的情报都格外的关注。

这断交绝盟、不死不休的口号都喊出来了,若是不能制裁袁术,那这青州的威名也就打不出来了。

这次针对袁术的布局能否成功,决定了青州能否有一柄能震慑宵小的利剑在手。

七月。

刘备令簿曹从事胡昭调拨钱粮,临时增设了大量的斥候,往返于青州与幽、冀、兖、豫、荆、徐、扬之间。

不同于昔日青州黄巾初起时,可以趁着青州黄巾还未完全形成有效战斗力的时候,以雷霆之势击溃。

袁术麾下精兵骁将不少、钱粮又充足,不是能轻易击溃的。

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袁术反杀。

因此。

不论是有意进攻南阳的荆州襄阳兵、还是准备进兵淮南的徐州丹阳兵、亦或者在陈国的刘宠、关羽等人,都是相当的谨慎小心。

不会如征讨青州黄巾时,那般的轻松惬意。

八月,州牧府。

刘备命人抬来棋盘,摆上黑白棋盒,邀郑平同席对弈。

随着政令的推行,各级各部招募的士子才俊,也渐渐的对各自的职责有了更深的认知,这政务的处理也日渐娴熟。

以州牧府辐射青州六郡国的军政诸事,也变得更有效率。

而这直接的好处便是,刘备和郑平的闲暇时间也越来越多了。

乱世时局,变化莫测。

倘若刘备和郑平的精力都被青州内部的军政杂物束缚,就难以去关注天下大势了。

黑白棋子,静静的在棋盘上相继出现。

刘备手执白子,落子沉稳。

“自信使传讯后,荆州刘刺史、徐州陶刺史,都已经相继回信会伺机进攻袁术。”

“济北相鲍信、泰山太守应劭以及大司马也明确表示不会助袁术。”

“兖州刺史刘岱和陈留太守张邈立场不明;而常山国的伯圭兄,依旧未有回信。”

刘备一边静静落子,一边提及这各州郡的反馈。

郑平左手轻摇羽扇,徐徐开口道:“刘岱跟袁绍有姻亲之情,如今又跟张邈对峙。”

“以常理来看,刘岱是不会跟袁术结盟的,但自古结盟皆为利,刘岱不作回复,想必这心中亦是有伺机牟利的想法。”

“张邈跟袁绍有嫌隙,袁术要跟袁绍争锋,张邈是乐见其成的。”

“虽有使君的信使传讯,张邈不会公然的表示支持袁术,但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得罪袁术。”

“静观其变是二人最佳的选择!”

“至于公孙将军,估计他是想趁机再跟袁绍抢夺魏郡了。”

刘备轻叹:“倘若伯圭兄真要在这个时候跟袁绍抢夺魏郡,我又该当如何?”

郑平将黑子执在手中,看着棋盘的一处空白,但并未落子:“使君,以你对公孙将军的了解,倘若他当了冀州牧,未来的路会走向何方?”

未来的路?

刘备沉默。

良久,刘备摇头叹息:“难以预料!”

郑平将黑子稳稳落下,摇扇而道:“既然难以预料,那就不能让公孙将军得到冀州。”

“使君可遣人再给公孙将军送一封信,以苏秦说齐闵王旧事再行劝谏。”

苏秦曾游说齐闵王,用兵而喜先天下者忧,约结而喜主怨者孤。后起者藉,远怨者时。

天下大势,后发制人应有凭借,顺应时势方能远离怨恨。

谁先用兵发动战事,谁就会有后患;谁要招人恨的缔结盟约,谁就会陷入孤立。

因此,圣人处理事务,必然善用权势作为凭借,并且利用时势来令国家兴盛。

凭借权势,是统帅万物的关键;利用时势,是做任何事的先决。

“倘若伯圭兄不听劝谏呢?”刘备落子,攻势十分的凌厉。

郑平眼神微微一凛:“不听劝谏,公孙将军必败于袁绍之手,这未来难以预料的大势,自然也就变得清晰了。”

刘备手一抖:“伯圭兄目前的兵马,可称得上是河北第一强兵了,怎么可能败给袁绍?”

郑平摇扇轻笑:“常言道:麒骥之衰,驽马先之;孟贲之倦,女子胜之。劣马和女子的体力都比不上骏马和孟贲,那为什么反倒能胜过骏马和孟贲呢?”

“这是因为有后发制人的凭借。”

“公孙将军的兵马虽然堪称河北第一强兵,但他此时用兵魏郡,师出无名,内部必有隐患。”

“而袁绍后发制人,却能以正义之名用兵。”

“昔日齐、燕两国在桓山曲折的地方用兵,结果燕军惨败,十万大军被消灭。而胡人却趁机攻打燕国的楼烦等县,抢夺了大量的牛马。”

“胡人和齐国并不亲近,也没有缔结什么用兵的盟约,但胡人和齐国不约而同的都在用兵燕国。”

“这是因为,胡人和齐国在大势上有共同的忧患,出兵的利害关系也是一致的。”

“使君已经跟袁术断交绝盟,那么大司马也必然会撤回鲜于乾和那三千骑兵。”

“可鲜于乾已死!”

“大司马早已猜到了公孙越南下鲁阳的目的,因此遣使者去鲁阳,寄希望能阻止祸事。”

“但如今鲜于乾已死,大司马召不回鲜于乾和那三千骑兵,公孙越杀鲜于乾这事就瞒不住了!”

“看使君薄面,大司马可以暂时不对公孙将军用兵;可若公孙将军不听使君劝谏执意要打魏郡,大司马就必然会趁机断公孙瓒归路。”

“腹背受敌,公孙将军又如何能胜?”

刘备迟迟未能落子。

显然,了解公孙瓒的刘备,对于劝诫公孙瓒没有十足的信心。

若公孙瓒真的会听刘备的劝诫,就不可能这么久都不回信了。

不回信,就意味着公孙瓒已经在等候战机了,甚至于,公孙瓒可能都跟袁术缔结了盟约!

“尽人力,听天命,力不尽则憾,命不听则枉。”

“使君,不要太在意结果如何,尽力而为,问心无愧即可。”

郑平知道刘备心软,不忍心公孙瓒走上绝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明朝第一航海家
明朝第一航海家
海军兵王郑海穿越明初,与郑和结拜,帮朱元璋杀功臣,与朱允炆成朋友,助朱棣打天下,开永乐盛世,造超级舰队,七下西洋。他成就了历史的辉煌,也留下了诸多历史谜团:为什么明朝太监马和成为了航海家郑和?为什么燕王朱棣能打败建文帝成为明成祖?为什么建文帝朱允炆神秘失踪,下落不明?为什么七下西洋之后明朝再无航海伟业?这一切历史谜团都与他有关,一个不被历史记录的英雄,明朝第一航海家。
文人鬼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风卷尘沙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