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96章 轻信巫祝,焦和穷途末路

第96章轻信巫祝,焦和穷途末路

驱老弱妇孺向前,徐和自己也不是个什么好人。

但徐和认为任旐既然有天下贤人的美名,那这守城手段肯定是比较柔和的。

一些容易震慑军心的守城方式,例如不会造成瞬间死亡但会让人痛苦哀嚎的金汁定然不会使用。

但没想到任旐却如此的狠辣果断。

徐和越怕什么,任旐就越要用。

若是被箭矢射杀、檑木滚石击杀,死了就死了。

但被金汁沾上,死亡的过程就很痛苦了。

先被高温烫伤,然后被刺激性极强的金汁成分不断的刺激伤口。

这比在伤口上撒盐还让人折磨。

而被金汁沾上的,有还有力气奔走哀嚎,声音足以令闻者落泪。

不论是冲乱阵型、还是动摇军心,都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黄巾兵的军心本来就不是很稳,这哀嚎声一起,剩下的黄巾就会犹豫。

因此徐和才会驱使老弱妇孺向前,就是赌任旐顾及名声,不会用这种残忍的守城方式。

但徐和没想到,任旐的天下贤人之名,本来就是作秀运营出来的。

也就在博昌县有这名头,这出了博昌县都没几个人承认任旐的天下贤人之称。

你任旐当天下贤人,我们又算什么?

任旐却是冷哼:“既然来到了城下,那就是贼,对贼还有什么同情可言?徐和,有胆子就来攻城!”

齐国跟乐安国交界处。

原本准备去救高菀的刘备兵,却是停下了行军的步伐。

哒哒哒——

斥候策马疾驰而来。

“禀刘府君,黄巾贼帅徐和围了临淄城,焦刺史让小人来传令,速回临淄!”

刘备点了点头,让斥候原路返回:“劳烦回禀焦刺史,若有机会,可惊扰贼兵后方,让贼兵不能全力攻城。”

待得斥候离开,刘备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战意。

“显谋,如你所料,徐和真的驱兵临淄城了。”

“也是时候该我出手了。”

布局多日,等待许久。

刘备尽可能的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就是为了避免遭遇乐安国的黄巾,以便于及时返回临淄策应。

郑平策马摇扇而笑:“徐和终究还是按捺不住,既然来了临淄城下,那就别想着再返回乐安国躲着了。”

“府君,下令吧。”

郑平这次不是统兵主将,而是以行军军师的身份跟随。

刘备若不在,郑平自然会执掌兵马,调度下令,刘备若在,郑平就不会越俎代庖。

郑平不希望刘备因为自己的存在就丢掉了统兵的能力。

任何权力都可以分出去,唯有兵权,刘备必须牢牢的掌握在手中,这是刘备应该具备的觉悟,也是郑平对刘备的期望。

可掌握了兵权的刘备,如果是个不会统兵的,那也是隐患。

天下纷乱,唯有能征战才能定世。

青州未来要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郑平只有一人,分身乏术。

若刘备真的跟刘禅一样,将军政权都委托给郑平,且不说刘备今后还能不能聚人心,郑平自个儿都得累死!

虽然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但也没必要事事都亲力亲为。

羽扇轻摇,郑平的眼神更显惬意。

辅佐刘备这几个月,郑平大部分的布局都已经实现,如今已经到了最后的决战时刻。

而这最后的决战,胜利的果实自然要让刘备亲自来摘取!

刘备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神态也渐渐肃穆。

“云长听令!”

“命你速引一千兵马,杀回临淄城,以牵制为主,寻机冲阵,切勿恋战!”

“诺!”

关羽丹凤眼一睁,抱拳领命。

那魁梧的身躯,如天人下凡,自有一股万人难敌的气势在。

“子义听令!”

“命伱速引一千兵马,返回临淄城外的营寨,务必要守住营寨中的粮草!”

“诺!”

太史慈猿臂美髯,又勇武守信义,将刘备和关羽的特点集于一身,这让刘备对太史慈格外的喜爱。

这些日子,刘备时常跟太史慈促膝长谈。

从太史慈的志向聊到太史慈的亲朋、又聊到太史慈的武勇信义,几乎将太史慈的生平家世个性都给问了清楚。

而在询问的期间,太史慈并未感受到有被冒犯,反而感受到了刘备对自家亲朋真挚的问候以及对大志信义的肯定。

这让太史慈对刘备的好感也是与日俱增。

而刘备立志于报国安民的大志,也让太史慈颇为钦佩。

报国安民谁都能说,但能真正付诸于实践的却不多!

然而刘备却真正的贯彻了报国安民的大志。

不论是义救北海国,还是安置北海国的流民,无不在彰显刘备的德行信义。

见太史慈领命而去,刘备的眼神中多了一丝不舍。

“显谋,子义尚未娶妻,可有良人举荐?”刘备见太史慈消失在视野,轻叹了一声,回头询问郑平。

郑平轻摇羽扇,眸有笑意:“子义比府君小五岁,若能招为妹夫,倒也是美谈。”

刘备叹气:“显谋你说笑了,我要有妹妹,定然会将其许配给子义这样的豪杰英雄。”

郑平却是摇头:“府君,上回我去见令堂时,听令堂提及过,府君尚有一堂妹,在战乱中走散了。”

“虽然不知道府君的堂妹是否嫁人,但现在也不急于一时。”

“待得府君立足青州,令叔父必然会闻讯而来,届时能不能结个好姻缘,就凭天意了。”

刘备有个亲叔叔刘珖,表字子敬,因为战乱跟刘备失散。

这事,刘备的母亲吴夫人,已经多次在郑平面前提及过,也曾委托郑平向亲朋打听。

毕竟郑玄名震天下,这门生朋友不少,若能打听到刘珖的行踪也能增加亲人团聚的可能。

想到走散的叔父和堂妹,刘备不由感慨:“乱世飘零,亲人难聚。希望这一战过后,明年的青州能少一些离人。”

“府君之志,定然可以实现的。”郑平将羽扇一指临淄城的方向,尽显自信。

临淄城下。

焦和得到刘备的回信,立即召来行军巫祝,让巫祝测算吉凶。

这巫祝,焦和供奉了一年多了,每每行军打仗的时候都要询问吉凶,时常灵验。

倒不是这巫祝真的有预测之能,而是这巫祝测出来的大部分结果都是凶。

但这一次,也不知道这巫祝发什么疯,竟然告诉焦和:“此战大吉!使君必可亲擒徐和。”

而焦和这一年中,测出来的吉凶最好的也只是“小吉”,大部分都是“大凶”“小凶”之类。

“此战大吉,亲擒徐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
三叔是刘邦
三叔是刘邦
两千年前,一个健身馆改变了大汉皇朝——一个热衷于打磨肌肉的黑道少年刘圣,穿越后,成为了汉高祖刘邦大哥的儿子、刘邦的亲侄子刘信。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成为后来的“羹颉侯”。“羹颉侯”是个戏谑、嘲讽式的封号。史书记载,刘邦在未发迹前,经常呼朋唤友去寡嫂家蹭饭,寡嫂不胜其烦,故意敲打锅底表示“羹尽”,意思是连汤都没有了。刘邦觉得很丢面子。当皇帝后,分封同姓诸侯,唯独不分亲哥哥的儿子刘信。经“太上皇”劝说,才
红掌清波
祖宗保佑之风起大明【君临天下】
祖宗保佑之风起大明【君临天下】
明朝末年,社会动荡,天灾人祸,十室九空。徐闲在徐达的强坑下,来到了大明。他将凭一己之力,救崇祯,挽民生,收台湾,占北美。凭借一众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力量,造战船,入深蓝,并世界。打造一个万邦来朝的大明帝国,更打造一个铸剑为犁的和平世界。“我要让日光照处,皆为大明土地!让月光撒落,全是大明公民!”
烟雨蓑翁
三国:我家军师是神棍
三国:我家军师是神棍
++++开局跟随刘备,以一手装逼大法混成蜀汉第一军师,灭东瀛,平漠北,渡北美,征南洋,铸就刘备一统天下,成千古一帝。吕布:太残暴了,想当年张元德在虎牢关一棍子把老子敲晕。张飞:俺四弟人中龙凤,独爱偷看村头王寡妇洗澡。关羽:论装比,关某仅排第二,我四弟天下无敌!赵云:军师,我必用坦克连踏平西方蛮夷之地?周瑜:元德,开航母去东瀛小国是不是有点过分?
雨夜独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