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79章 大汉良将,忠臣心在社稷

毕竟汉代的察举制,其中一项就是考察士子的孝道!

即便是如今被称呼为国贼的董卓,依旧是个大孝子。

这是这个时代的规矩。

如今羊耽还小,墓边的茅屋只有羊秘和羊衜两兄弟在。

守孝期间能做的事很少,两兄弟也因此在茅屋堆放了大量的竹简,用于读书和着述。

“衜公子,今日有客人送来名帖。”

一个仆人疾步来到茅屋前,将名帖送到羊衜手中。

“名帖?你未告诉对方,我如今在守孝,不宜见客吗?”羊衜微微蹙眉。

仆人答道:“小人已经说了,但客人说,此事关系到衜公子岳丈安危。”

羊衜吃了一惊,一扫名帖,只见上面豁然写着“北海郑玄次子郑平、显谋.”。

“是康成先生的次子郑平,前些日子岳丈来信说,已经将次女孔素许配给了郑平。”羊衜略思一阵,向羊秘一礼:“兄长,事关岳丈安危,不能不见,容小弟暂且离开。”

羊秘点头:“二弟自去便是。如今父亲故去,我兄弟名望又不足,若能替孔北海解决烦忧,对羊氏而言,也是幸事。”

羊衜整了整衣襟,策马返回羊氏大宅。

“愚弟冒昧来访,还请仲兴兄见谅。”郑平拱手一礼,身边的祢衡亦是见礼。

寒暄一阵。

羊衜问及正事,语气明显多了几分担忧:“显谋贤弟,岳丈出什么事了?”

郑平坦言道:“青州黄巾肆虐,贼人张饶在北海国聚众十余万,有攻打剧县之意。”

“愚弟已经请得刘府君举兵去救北海,但可惜兵力不足。”

“这次来南城,是希望能借助羊氏的名望,向泰山太守应劭借些兵马。”

羊衜一直在守孝,很少关注这天下事。

一听北海国聚众十余万黄巾,羊衜顿时惊吓不已:“北海国怎会有如此多的黄巾?”

郑平轻叹:“北海国的黄巾本就不少,昔日董卓让岳丈出任北海相,就是想借刀杀人,让岳丈死于黄巾之手。”

“今年青州又少雨水,田间收成不好,而青州各地的豪强又不体恤百姓黎庶,以至于百姓乡民纷纷加入黄巾。”

“岳丈虽有文略,但武略不足,各县又没有能人将其各个击破,这才让张饶成了气候。”

羊衜微微踱步,缓解内心的焦虑不安。

良久,羊衜凝声道:“显谋贤弟,家父去年因病去世,我和兄长名望又不够,应府君未必肯借兵啊。”

若是羊续还在,羊衜自然能笃信借到兵马。

但如今羊续死了,羊秘和羊衜又不似羊续有名望,应劭不一定会给羊秘羊衜兄弟面子。

郑平笑道:“仲兴兄勿需忧虑。仅有羊氏名望自然是不够的,但有家父和平原刘府君相助,再有岳丈在士林的声望,应府君会借兵的。”

“仲兴兄只需准备一封书信即可!”

虽然天子被董卓劫持去长安了,但大汉的威望依旧还在。

这士林的规矩也没有被打破。

应劭要在士林混,就不得不去权衡利弊。

郑平是郑玄的儿子、孔融的女婿,刘备是卢植的门生,羊衜又是南城望族。

借兵救孔融、扫荡北海国的黄巾,不仅有美名,也能获得功绩。

今后遇到难处了,还能得到郑平、刘备、孔融、卢植等人的帮助。

可若应劭不愿意借,不仅会得罪郑玄、孔融、卢植及其门生故吏,还会引起如羊氏一般地方望族的不满,更是会因此得一个见危不救的恶名。

这其中的利弊权衡,应劭不可能不去考虑。

借兵,亦是借势。

毕竟大家都是一个圈子混的,当不成朋友,以后就可能是敌人了。

羊衜见郑平笃信自然,便不在迟疑,按郑平的意思给应劭写了一封信。

“显谋贤弟,愚兄不善军战,又要在家守孝,救岳丈的事,就尽托付给显谋贤弟了。”羊衜拱手一礼。

郑平点头,没有在南城逗留,往北前往泰山郡的治所奉高县。

应劭是个管理能力很强的太守。

懂放权,懂制衡,更懂法治。

因此在这泰山郡,各级官吏大抵都能各司其职。

应劭这个泰山太守,还有闲暇的时间去研究和考证历代名物制度、风俗、传闻,以及民间的风俗迷信、奇闻怪谈。

说通俗点,应劭就是个当着太守的官还有空写志怪小说的奇人。

在得到郑平的名帖时,应劭还在研究最新得到的志怪文献。

“北海郑平,康成先生的儿子?”应劭有些惊讶。

郑平投递名帖的时候,基本都会加上郑玄次子的身份。

正如郑平回答祢衡时说的一样,郑玄儿子这个身份,足以让郑平知名于世,没必要再去求虚名。

只要在名帖上写上“郑玄次子”四个字,几乎都会得到各郡名仕的接见。

人的名,树的影。

有郑玄的名气在,可以让郑平行事变得更有效率。

若是别的什么人来投递名帖,应劭还真未必肯见。

毕竟应劭不仅是名仕,也是泰山太守,不是谁都有资格造访的。

但郑玄的儿子,应劭却不能不见。

“设宴,请客人到正厅,本官稍后便来。”应劭起身,将手中的志怪文献放下,然后换上了正服来到正厅。

这士人间的礼仪,虽然有些繁琐,但也是必要的,不论是客人还是主人,都是对双方的尊敬。

寒暄一阵。

郑平挑明了来意:“北海国黄巾肆虐,贼首张饶更是聚众十余万,想要攻打剧县。”

“平原相刘备,本是汉室宗亲,又是大儒卢植门生,弘雅有信义,又擅长用兵,不到一月时间,就平定了平原九县的黄巾贼人。”

“听闻北海国黄巾祸民,刘府君毅然决定出兵相救。”

“但贼兵势大,刘府君恐兵力不足。”

“听闻泰山应府君急公好义,又是这世间少有的仁德君子,刘府君多有仰慕之意,故而派在下来奉高,希望应府君能借些兵马。”

求追定啊。至于章节名,我知道肯定有想吐槽的,唉,我取名废物。

要是看章节名跳定,会错过很多关键信息的哟。

(本章完)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明朝第一航海家
明朝第一航海家
海军兵王郑海穿越明初,与郑和结拜,帮朱元璋杀功臣,与朱允炆成朋友,助朱棣打天下,开永乐盛世,造超级舰队,七下西洋。他成就了历史的辉煌,也留下了诸多历史谜团:为什么明朝太监马和成为了航海家郑和?为什么燕王朱棣能打败建文帝成为明成祖?为什么建文帝朱允炆神秘失踪,下落不明?为什么七下西洋之后明朝再无航海伟业?这一切历史谜团都与他有关,一个不被历史记录的英雄,明朝第一航海家。
文人鬼
寒门败家子
寒门败家子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是什么体验?
风卷尘沙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