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44章 下官斗胆,恳请陈相退位

“父亲,郑县丞的策论,颇为激进了些!”

陈群斟酌用语。

此时的陈群,内心颇为纠结。

若要说郑平的策论好,有损陈纪的形象。

若要说郑平的策论差,有损君子的德行。

想要平衡,只能去评断策论中的激进之处。

顿了顿,陈群开始举例论证。

“譬如这屯田法,古往今来的屯田,都是召集流民开垦新的荒地,官府提供种子、农具,何时出门开荒,何时结束归家,都有法令约束。”

“但郑县丞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组织流民开垦荒地,反而要求豪强富商将田地出租给官府,由官府统一召集流民屯田,待得秋收之后,再由官府统一分配。”

“先给屯田的流民留足余粮,然后支付租子给豪强富商,剩下的则由官府拥有。”

“此法虽然可以安置流民,但却会减少豪强富商能得到的粮食。”

“这利益不增反减,豪强富商又如何肯同意?”

“王莽托古改制,至今也才不到两百年。”

“前人教训,不可不察啊!”

粮食就那么多!

利益偏袒给了流民,自然就会让豪强富商的利益受损。

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动乱。

如王莽托古改制一般,出发点是解决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但结果却让矛盾愈演愈烈。

陈纪对陈群的评断不置可否,而是看向郑平:“郑县丞,你认为长文的分析可对?”

“陈郡丞心中本有答案,又何故用这样的理由来搪塞下官?”郑平摇扇轻笑:“州府政令,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官府出面租借豪强富商的田地给流民屯田,并非是屯田法的长久之策,而是基于如今的青州局势,采取的临时措施。”

“倘若因循古法,生搬硬套的组织流民开垦荒地,流民的心中可不会认为官府是在救他们。”

“将心比心,他们更可能会认为,人生已经如此艰难了,却还要给官府服徭役。”

“与其如此,为什么不跟着黄巾一起抢粮呢?”

“王莽托古改制的失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他想当然的认为,改革政令就是在对流民们好。”

“但流民们要的是什么?”

“是有一个容身之地,能解决他们温饱!”

“开垦荒地,流民们看不到未来!”

“然而直接将田地租给流民,却能让流民看到来年的希望!”

“难道我们要指望流民们去理解官府的困难?去理解官府不敢对豪强富商施压只敢对流民怒吼?”

“亦或者,让流民们理解我们这群当官的,连责任和风险都不敢承担吗?”

“即便真如陈郡丞所言,这屯田法激进了些,又能如何呢?”

“青州局势,明眼人都能看得清楚。”

“州官不能制裁黄巾,而今年的旱灾又影响收成,若这个时候还要去求稳,而不去施展雷霆手段。这青州黄巾,恐怕要再演百万之众的声势了!”

“到时候黄巾掠粮,如蝗虫过境,又不事生产,这青州能有多少粮食可掠?”

“管你是什么豪强富商,还是名仕大臣,都得死!”

“陈郡丞只比下官年长数岁,莫非也丢了胆气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湛湛露斯卿
湛湛露斯卿
“你为何选我?”“因为我想看你君临天下的样子。”……因为一首童谣,他从皇子变成质子。从此,他发誓,他一定会回来的,回来讨回那属于他的一切,包括那至高无上的权力。
豆氏凉拌
大唐最苟皇子
大唐最苟皇子
一觉醒来,成为李世民最不受宠的皇子。面对这上可杀兄囚父的皇帝,下可全是心眼子的大臣,李明只敢唯唯诺诺在苟道中发展自己的势力,然后重拳出击打造属于自己的时代。
残风徐徐
我在古代搞发明
我在古代搞发明
穿越到古代,成为寒门赘婿,没有豪横权势,也没有万贯家财,有的只有一个漂亮老婆和一个可爱的小姨子。且看他如何凭借智慧,让寒门崛起,问鼎天下。
风云乱啊
三国,召唤烽火狼烟
三国,召唤烽火狼烟
[武将乱斗+轻松造反+历史人物尽显光辉]泥头车司机业绩+1,刘和穿越到穿越人次最多的三国时代,成为汉室大宗正、幽州刺史刘虞的独子刘和。刘虞忠于汉室,拜幽州刺史假节北方四州,堪称天胡开局,但唯一的独子却一心想要造反……刘备有五虎上将,但刘和丝毫不慌,反手扔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刘和:董卓匹夫,虽然你有天下第一的吕布当义子,但如果我打出李元霸和李存孝两张王炸,阁下当如何应对?不要问我有多强。别问,问就是
咕噜噜的扇叶子
大汉匈奴王
大汉匈奴王
这是汉末南匈奴的故事。刘豹万万没想到自己穿越到三国,成了“其心必异”的匈奴王,与蔡文姬纠缠在一起。他蓦然发现,原来在大汉恢弘的篇章中,竟然有着这么一群胡人,替大汉镇守北关,甚至可能是你我的祖先。他们夹缝中生存,有人恨他们是爪牙,有人视他们为猛兽,有人把他们当走狗,唯独没有人愿意把他们当人。恰逢汉末渐失权柄,又有鲜卑崛起,匈奴难民大量涌入河套,汉廷最后用计再次分裂其部,之后再也无力握住缰绳。逐鹿中原
老李不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