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八世纪

第165章 诗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开元十八年,公元七三零年三月,李白得知忘年之交孟浩然要去广陵,约其在江夏相会时所做。前两句紧扣题旨,后两句尽诉深情,情景完全交融,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聚朋阁二楼大厅,正有一青年吟诵此诗,并当场泼墨,书写下来。店主如获至宝,悬于高处,引得众多食客议论纷纷,尤其是临窗一位中年人,频频侧目。

此诗为一忘年之交所赠,作于旬月之前,作者虽然才华横溢,却也算不上声誉显赫,且唐代送别诗盛兴,友人之间分别在即,互相写写小诗,抒发一下情感,不足称道,此诗却得如此厚待,如今竟能传至广陵,着实令人称奇,莫非有什么蹊跷?

那吟诗青年倒也不是沽名钓誉之徒,此佳作署名,依旧是江油李太白。这聚朋阁店主登高一呼,止住众食客的议论,朗声道:”鄙人虽打理此店,也就是个掌柜,日前有幸东家亲临扬州游玩,发下重赏,凡诗词中涉及扬州的佳作,皆可在聚朋阁受贵宾待遇,吃喝玩耍三日,全部免费。扬州集天下半数文士,大家抓住机会,以文会友,岂不痛快?”

话音一落,大厅里欢声雷动。这聚朋阁在扬州数一数二,若能在此文会露一露脸,日后出去闲谈,岂不是莫大的资本。运气好的,传入某位达官贵人之耳,受召幕府,亦未可知。

再不济,白吃白喝三天,也是一件快事。当下便有几个文人模样的,下场而来,可惜才学一般,未能引起多少彩声。这等会事,最怕冷场,那最初的青年见状,又踱步出来,吟了一首五言:“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此诗乃是说身处异地之人,念及曾经的扬州之游,两相对比,产生的巨大落差,借以排遣胸中的不得志,追忆过往的美好。只是署名之处,则是另外一人:襄州孟浩然。

中年男子一阵错愕,忍不住起身,拱手一礼道:“这位郎君,此诗确为佳作,然绝非孟山人所作,这署名,可否为我等解惑?”青年闻言一笑,回礼道:“此确为襄州孟浩然诗作,此人如今与大家年龄相若,难道阁下与之相识?”

中年男子闻言面色渐愠,不悦道:“君子不欺世盗名,我便是那襄州孟浩然,却从未写过此诗,何解?”青年略做惊讶状,又行一礼,连称失敬。“我家主人久慕大名,敬邀大家前往上层望江厢房,一论此诗所藏玄机,”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一朝魂穿,李逸竟然成为了一名宫内的假太监!意外之下,他撞破皇帝女儿身,从此,扶摇而上,平步青云!
三三木头
枭雄镇山河
枭雄镇山河
从活一次能做什么?想让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来了兵灾。想让对自己好的人活的好点,那些贪婪的人不肯!怎么办?打倒他们
红色疯子
沙土窝
沙土窝
翔实讲述农村生活的小说。有代农村生活情怀的读者慎入,怕你产生共鸣,哭湿枕巾。
沙土窝
明末红衫军
明末红衫军
明朝末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而华夏大地群雄并起,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大时代。颓势的大明王朝面对着各种困难,一点招架的余地也没有,只是在大踏步走向灭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1世纪新一代施工员张元彪意外穿越,三观奇正的大好青年从流民乞丐做起,能否在这乱世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再造一华夏盛世。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个不开后宫,缺乏爽文的张元彪如何表现。
迷人的贾老板
明末豪门
明末豪门
明朝末年,时局昏暗,民不聊生,老朱家靠不住,闯王这个清朝快递员更加不靠谱,而投靠清廷的汉人,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靠自己了!
小木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