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八世纪

第157章 南向

强汉盛唐,在炎黄子孙心中,中华文明最璀璨的亮点,莫过于这两个王朝了,以至于一个冠名了我们的民族,一个用在了流落在外时,标注自己的名片,其影响之深,可见一斑。

但如今在洪毅看来,也不尽然,单论这盛唐,初期有突厥、高句丽等强邻环伺,中期安史之乱为祸滔天,后期更是名存实亡,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弄权,哪还算是一个正常国家。

在这样的条件下,民生艰苦、生灵涂炭,和平时期能混个半饱,一遇灾祸必定求存万难。且不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剥削,单看这天灾,就使得多少黎民背井离乡,远赴未知寻一条活路。

唐朝国祚二百八十九年,有史可证的水灾一百三十余次,旱灾近八十次,蝗灾、雪灾、地震等也不在少数,这样说来,就没有一岁是安稳得过的。

从魏州水灾以来,盐帮迅猛发展,四处宣传,灾民们如今都知道从登州出海,逃难至北方,会有一条生路。洪毅临行前,万寿老人专门提及目前泰华的人口,已破两百万,翻了三倍,倒是让洪毅一惊。

去年一年,移民多达七十余万,一半都就近去了雄曦。室韦军府的建立,也添了几十万国民,看来这人口暴增,还真不是小事。

所幸现在新垦的农田,数量足够,加之农科成果注入产业,粮食自给已不是难题。移民多是来自大唐的农人,对土地有着谜一般的眷恋,这倒不是什么坏事,有了稳定的农业人口,国家稳定的基石便会更加牢固。

至于工矿产业,洪毅毫不担心,有那几十万成本极低的倭人劳工,配以国家层面的布排调控,基础工业发展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移民中不乏手工业者,大的技术改革谈不上,却弥补了诸多技术细节的不足。

这个群体人数也不算少,倒是充填了中低层管理者的空当。不过洪毅还是想控制一下节奏,一是人口比例出现了变化,会导致原生族群的不满。曾经的靺鞨、室韦、扶余等字眼,开始频繁出现在民间舆论之中,讨论这江山的功劳大小,资源分配,大有与汉族移民割裂的苗头。

与之对立,各个农垦城镇也出现了自我封闭保护的情景,甚至出现了私塾,教授大唐官话与繁体文字。幸亏国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断了其财路,才使得这些私塾没有壮大起来。

二是开元十七年十一月五日,唐玄宗行谒五陵,免百姓当年地税之半。这个消息洪毅是在津梁第一时间得到的,说明百万人口的外流,引起了大唐朝廷的警觉,这对初生的泰华,计划再平稳发展一段时间的规划不太有利。

唐朝此时人口众多,国力雄厚,莫说与之发生摩擦,就连被它关注,洪毅都不太情愿。是以主动控制唐朝灾民的涌入,当算明智,也属无奈。

一年一度的国务会议是要召开的,每岁制定计划,有的放矢,实属必要。洪毅虽不参加,但仍需留下纲目条陈,使国家运作符合自己的思路。新华字典便是其中之一,拼音标注,繁简对照,对统合文化极有帮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有天网,可知天下
我有天网,可知天下
++十年前,北云国被天下第一大国所灭,父皇被杀,母妃不忍受辱,自刎而亡,七岁的十皇子逃亡西楚,忍辱十年。十年后,他手握天网,搅动腥风血雨。他一介书生登门,半步仙人退让。他坐镇天机神殿,宰割天下而分裂山河……
卧栏听风雨
清末一盏灯第二部
清末一盏灯第二部
本作品,是精写清末一盏灯,感觉第一部有些粗糙,所以,要重新写一遍,全新篇章。主要还是写,如何在清末一步步壮大自身,最后在世界称霸。这里注意一下,为何不一统全球,因为,按照科技来讲,即使两百年后的科技,想要管理全球,依然不现实。本文追求真实,不是爽文。写这个也不赚钱,所以,随时停笔。
只为兴趣
汉末三国之天下一绝
汉末三国之天下一绝
穿越到东汉末年,发现离黄巾起义还有几年时间,有系统加持,何忧这天下即将大乱的局面,我即可舞动利刃杀疆场,也可卧坐持笔谋天下。人道,天意,都毫无意义,在王权之下皆草履。良哉亲眼看见这个汉末的残戾,霜冻尸骨,蝗灾暴起,天灾频发,瘟疫横行,万民受...
冰剑星座
霸三国开局一个碗
霸三国开局一个碗
刘兴穿越东汉末年,遭遇最差开局!一出场便是生死危机,于是争霸天下从当小乞丐开始!刘备核对族谱:刘兴竟是我叔爷爷?曹老板:吾妻女安国养之,吾无虑也!周公瑾:我感觉自己一直活在主公的影子里,他羽扇纶巾的样子很欠揍啊!诸葛亮:师父您带我来这种地方不好吧?我才五岁唉!……
假太监:贵妃竟是我前妻
假太监:贵妃竟是我前妻
一朝穿越,竟穿越到了贵妃身旁的大内总管身边,差点被女帝发现真身,别慌,看我凌风怎么步步登天,权倾朝野。
卖水果的窗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