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人虽然也想独揽奏报之功,但一想到自身的文笔,当即便不说话了。
开玩笑,人家阮知州是两榜进士,在这些人里,除了卢督师,谁有他的文采好?
回答是肯定的,没有。
众人的态度也是一致的,阮大人文采斐然,当仁不让,来,快写吧。
俺们还等着署名呢。
阮丰身受众望,当即叫人拿来笔墨纸砚,略作思索,落笔而书。
期间更是文不加点,笔不间断。
众人只听得笔声沙沙,纸页翻腾!
“书成,请督师过目。”
仅过了片刻,阮丰就拿起墨迹未干的报捷文书交到了卢象升手里。
卢象升略扫几眼,连大叫三声:“好,好,好!”
“阮大人,才思敏捷,不愧为三甲进士!”
其余人见督师对其赞不绝口,当下也不再看,排起长队等待署名。
作为首功者苏武,署名当排第一。
苏武见群情亢奋,当下也是大笔一挥,写下两个大字,苏武。
接下来,便是入援兵马总督卢象升。
但见他接过文书之后,眉头微皱,提笔迟疑了片刻,方才落笔。
接着是知州阮丰,其亦是出神后才署上名字。
其余人都纳闷了,哪出问题了,督师,阮知州怎么都皱眉了。
难道,奏报有问题...
待文书传达他们手中时...
尼玛,苏武这小子,也太不地道了。
拢共就这点空白,你老两个大字,几乎全占。
我们的名字写在哪?夹缝里吗?
怪不得督师迟疑,敢情是在找位置...
众将官心中把苏武骂了个遍,但最终也只能把自己的名字写的比蝇头还小。
希望皇帝能认真看,不然这名字白署了...
待一众文武皆署名之后,卢象升便派兵即刻传于京师,奏报皇帝。
接着又命人安排红土堡军士的扎营地,苏武这才得到些许时间休息。
昌平距北京城只有七八十里路,传驿兵飞马疾驰,只用个把时辰便至。
明朝奏报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以个人名义上奏的,称为奏本。
其他类都称为题本。
题本里的内容多为公事,需一式两份。
一份是由通政司直接送到宫内,交由管门的官员,呈递到皇上的办公桌上。
而另外一份则会交给六科廊坊抄录。
而奏本则是直接递给管门官员,由管门官员传递给皇帝。
皇帝看完、处理完之后,才交由六科廊坊抄录登记。
不过,不论是题本还是奏本,都需向上传递。
要经过通政司、文书房备案、皇帝御览、内阁票拟、皇帝批红(明代中期以后,多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和六科抄录等部门参与。
程序复杂而又繁琐。
因此崇祯皇帝特意下旨,简化流程,凡虏寇军情,直呈御览,任何部门、个人不得阻拦。
这类军情奏报,处理完后也不需下传六科,直接就可着有司办理。
所以,这封奏报到京师以后,只经过管门官员手后,便直送御案。
这时已是十月初七戌时三刻,晚上八点左右。
崇祯皇帝朱由检正在家宴。
皇后周玉凤、贵妃田氏、袁氏、太子朱慈烺、皇子朱慈炯、朱慈炤、 皇女朱媺娖等都在宴席之上。
说是宴席,但菜不过六道,酒不过一壶。一大家子围坐一起,这些菜估计都不够吃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