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城又叫永安城。
明代以前,昌平县城位于今昌平旧县村,明朝建立后,蒙古人时常率兵侵扰。
特别是土木之变后,为了加强对皇陵的守备,继任的景泰皇帝朱祁钰便择天寿山皇陵兆域的南侧,距原昌平县城东八里处建永安城,周十二里。
迁昌平县治于内,同年又令长陵、献陵、景陵三卫官军入城守卫。
三年后,昌平县治所、儒学、仓库迁进新城,不久后,又在城南筑一城连之。
由此,永安城成为军政合一的大城。
正德年间,升格为州,下辖怀柔、密云、顺义三县,成为明朝的京畿重镇。
万历年,设总兵,副总兵镇守,还设昌平兵备佥事,守陵太监等人。
崇祯九年,清兵破城,杀官兵人等无数。
同年兵部侍郎张元佐奉旨修缮,并加固城墙,垛口,另增设火炮等入内防御。
崇祯十一年九月,入卫援兵总督,挂兵部尚书衔的卢象升,严令各部到此处集结待命。
另又让本部兵马,入城防守,并下令营建大寨,供各路援兵居住。
此刻,卢象升麻衣孝帽,站在寨墙上凝望沉思。
自九月二十四圣旨下发以来,如今已十日有余。
各路援兵除宣府总兵杨国柱、昌平总兵陈国威等人齐聚外,其余各路人马连影子都未见到。
这次奉诏入卫,卢象升本意要把宣大督师标兵营一万人全部带来。
但新任宣大总督陈新甲坚决不同意。
他言,宣大乃京师屏障,需能兵强将守卫。
督师标兵乃是敢战劲旅,若卢督师尽调精锐之兵,宣大何守,百姓何安?
卢象升对曰:“还有卫所军守城,可堪大用。”
陈新甲良久不语,失神后又道:“卫所军逃亡几成,老弱几何?战力如何?我不多言,督师亦知?”
“若真能守城,陛下又何必招募营兵。”
卢象升见搪塞不过,又真情流露道:“建奴两路齐发,兵强马壮,我意毕其功于一役,彻底与之决战,不多带精锐兵马,又如何取胜?”
陈新甲闻声大惊,九边将士皆是明廷精锐,若是此仗不胜,国将不国,卢象升此为浪战。
陈新甲深知,这些话其不可能认同,当下换个由头。
“卢督师麾下宣镇总兵杨国栋,大同总兵王朴,山西总兵虎大威皆是精兵强将,如何不能上阵杀敌。”
卢象升摇头:“各地总兵虽兵强马壮,但多有跋扈,难以调遣。”
“宣大督师标兵营乃我之亲建,使之如驱手臂,得心应手。”
陈新甲闻言浅笑:“那好,标兵营给你,三镇兵马归我。”
卢象升摇头,亦是不许。
陈新甲大怒道:“这不许,那不许,卢总督之意,是让本督一人镇守宣大呼?”
卢象升闻声哑然。
这督师标兵营,并不是自己的私人财产,他属于宣大总督。
自己想要带走确实不符合朝廷法度,况且圣旨又已经言明,自己只有统率三镇兵马之权力。
卢象升最终妥协,
两人商议后,原宣大标兵营一兵不动,皆由陈新甲节制。
原卢象升上任时的千余天雄军可随其出征。
偌大的天下援兵总督的名头,到最后只有千余亲兵可用。
如此安能取胜?
卢象升心升悲怆,似有身有千斤力,却使不出来的无奈之感。
恰在这时,营寨外不远处,一路人马风尘而来。
当前赶来的是百余骑兵,他们身披甲胄,跃马扬鞭,胯下的战马阵阵嘶鸣,打眼一看就知是精锐之骑士。
其后跟着的是五个步兵方阵,每个方阵十人一排,百人一队。
他们队列整齐划一,步伐厚重一致。
其身上也皆披铠甲,大红色的甲胄在落日的余晖下,犹如一团烈火。
这支军队手持的武器与其它明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