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莓?那玩应儿能挣钱吗?”胡洋没太当回事。
“我们村老于家弄的不错,挺挣钱的。”梁灿说。
“那是人家懂行,你懂吗?”胡洋泼冷水。
“啧,人家早就说了,村里人谁家想学他都手把手教。”梁灿信心很足。
夹在胡洋和梁灿中间的小子不屑的搭话:“卧槽,他圣人呀?”
“就是,他圣人呀。有能耐不留着给自己家挣钱,免费教旁人。”胡洋跟了一句。
“……”梁灿被俩人说的无语了。
“你说的那个人,是叫于维盛么?”罗一忽然插嘴。
“对,你咋知道的?”梁灿有点意外的看着罗一。
“他父辈是农林技术员,他子承父业。好像……七八十年代就弄草莓大棚了?”罗一再次确定。
“对呀!你跟他家认识呀?”梁灿更意外了。
“不认识。”罗一摇头,而后说:“不过听说挺厉害的一个人,真的懂技术。”
罗一确实不认识,但东北地区成规模种过草莓的人,应该都知道于维盛。甚至大家能靠种草莓挣到钱,很大程度上都源自他不计私利的慷慨教授。
“七八十年代就开始扣大棚?”孔宇多少有点不敢信。
“可不是嘛,于叔他爹就是技术员,人家从小就鼓弄果苗。那时候我刚记事儿,跟着我妈跑人家大棚里看新鲜。外面冰天雪地的,大棚里面热的毛衣都穿不住……”
梁灿绘声绘色的讲起草莓大棚的事儿时,罗一再没吭声,但脑子没闲着。
说到草莓大棚,满桌人加一起都没他了解的深。
毕竟回东北后,他干的最成功的买卖就是种草莓。口罩的两年多里,要不是有草莓大棚的收入撑着,公司早就黄摊了。
听着梁灿说草莓大棚多挣钱,罗一有点心动,但很快又熄了念头。
草莓这东西,现在还远没到真正赚钱的时候。
因为决定赚不赚钱的因素有很多,病虫害、天气、市场认可度、物流运输,甚至老百姓兜里有没有钱。
就眼下这时候,老百姓人均收入不高,扣大棚种草莓投入却很高。就算知名度打出去了,有多少人能买得起?
果子摆货架上三天卖不出去就全坏了,没有购买力支撑根本就是白扯。
再一个就是运输,草莓怕颠怕冻,在空运和陆运发展起来之前,销售市场主要在产地,最多再覆盖到周边有限的几个城市。
就安市周边,除了沈城和滨城经济发展能好一点,其它城市有多少人大冬天的吃得起草莓?
综合起来看,现在搞的话也是小打小闹。投入很大,风险不小,回报率太低。
看了眼时间,吴筱快下课了。罗一跟孔宇几个人打了声招呼出去接媳妇。
就在他走出饭馆大门的一刻,思路忽然间打开了……草莓还不到赚钱的时候,但有东西赚钱呀。
而且,只要搞出来就能一直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