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有个头疼脑热跌打损伤的,也不用再着急忙慌的往城里赶了不是?
还有天川这个半吊子学徒,说不得还能有机会跟着陈大夫继续学医呐。
常仲梁承诺,陈大夫的安置问题由庄子上一力承担。
他们可以先住春生家,待大家伙给他们建好了房子再搬出去。
至于保住这孩子,一看就机灵,可以跟着孩子们一起进学。
陈大夫对于小孙孙能跟着举人进学这事甚是满意,满心的失落立时化为欣喜。
常仲梁遂让常二毛将保住直接带去二进的学堂。
反正现在孩子们没有先生看着也没心思念书,不如让他们一起玩着熟悉熟悉。
还有一大家子八口人,老俩口庄老头和庄王氏,带着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成了家,各有一妻一子。
这一大家子打南边来,几个男人犹善农事,是戚悦急需的种田好手。
她的水稻事业终于不用再自己瞎搞了。
庄家的几个女人也是多才多艺,种田种菜,喂鸡喂猪,种桑养蚕织布这些都是手拿把掐。
就连俩小孩都不是白给的,从小就开始背着竹篓打猪草捡柴火。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人本就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庄户,是被转手卖过来的,卖身契沈停风也一并转交给了戚悦,算是她的私产。
沈停风让戚悦放心使用。
一大家子人,由庄老头领着上前来,一起给戚悦磕了头,算是见过了主家。
这一大家子就必须得由戚悦自己来安排了,她让庄王氏将两个孩子带去学堂,交给常大宝。
十岁不到的孩子,用起来都良心不安,还是一起上课去吧。
庄老头听言,带着儿子媳妇噗通一声又跪下了,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只流着泪咣咣在那磕头。
这会的人能有个读书的机会真是难啊。
戚悦看着他们磕头都觉得脑门子疼,这可是水泥地面!
几个头磕下去,地面就染了红,唬得她赶紧将几人喊了起来。
庄老头擦了擦眼泪鼻涕说道:“夫人,我等只需有块片瓦遮身即可,后面等地里的活忙完了,我们自己打土坯建房子就行。”
戚悦点了点头,不用她烦心最好。
男人们可以住在水泥作坊里,几个女人就带着孩子先住营帐,他们一家就在水泥作坊开伙,粮食由戚悦这个主家提供。
最后是一家四口,一对中年夫妻带着一对儿女,女儿看着有十几岁大,儿子只有四五岁的样子,他们也是打南边来的。
男人包二贵是普通庄户人家,但是女人尤氏就厉害了,逃荒之前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接生婆。
尤嫂子这是祖传的手艺,经她手接生的孩子存活率能达到十之五六,在这个年代那是相当的高。
这种人才,是人都知道必须得留下来啊!
常仲梁让他们一家先住天成那,男孩也跟着一起读书,反正天成后面是要把房子推倒重建砖瓦房成亲的。
在房子建好前,新来的人可以选择自己开伙,也可以跟来进学的孩子一起在食堂吃饭。
三家人都由人带着自去安置不提,戚悦和常仲梁逮着沈停风,开始问起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