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第一纨绔

第93章 流言四起

抬眼看着前方的漫漫长路,老人露出苦涩的忧愁之色,随即叹息道:“刚走出江左边界,此处离京都建康还有数百里之遥,也不知我们一家能不能顺利走到建康城,能不能找到活下去的活计。”

“老朽不敢多想,只盼着能安稳度过这个严冬,待来年我等再重新回到故乡播种耕地,期待新的一年有个好收成...”

顾简心中酸涩,放眼看向路上密密麻麻的难民,他们的心里恐怕跟老者的想法一般无二,先走到京都,看是否能讨个生存下去的活计,然后赚钱养家,咬着牙撑过今年的寒冬。

可是难民如此之多,做工的机会就那些,能找到活计的又有几人?

剩下的人,他们的出路又在哪里?

怀着沉重无比的心情,顾简对老人微微一笑,温言道:“老人家会持家,相信您一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我这里有一问,如今江左大灾四起,百姓纷纷举家搬离,当地可否还太平?”

老人叹了口气,轻声道:“大灾之年,哪里还说得上‘太平’二字?家里没遭殃的,尚有余粮的,就留在家乡准备过寒冬;家里遭了秧,守本分的人拖家带口行路逃难,不守本分的三五十人聚在一起,打家劫舍,抢掠富庶的地主权贵人家。”

“这一路行来,原本那些富户地主家,竟也十室九空,不知去向。反道有些小道说法,说当今圣上昏庸无道,北方边疆连年战乱,穷兵黩武,所以才遭了天谴,使得我们百姓也受到了连累...”

“唉,我们都是穷苦人,只想管饱一家老小的肚子,那些朝堂大人物的事情,各有各的说法,我等布衣百姓哪里能分辨的清呢?只能过好当下,低头走自己的路罢了...”

老人的话,说出了大多数难民的常态。

顾简的心情愈发沉重,百姓最容易受到蛊惑和愚弄,这是千古不破的真理。

但他从老人的话中,也听出了些耐人寻常的味道。

昏庸无道,连年战乱,穷兵黩武...

短短几个字,道出了蛊惑者的心思。

顾简最担心的也是这一点,因为天灾,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朝廷的粮食后续跟不上来,如此一来,有心人在这些难民人群里煽动蛊惑几句,很有可能会闹出大乱子。

老人说的没错,逢遇灾年,人心惶惶,哪里谈得上“太平”二字?

“老人家,您说这流言从江左而来,究竟是什么人这么大胆子,竟敢诋毁圣上?”顾简双眼微眯,轻声问道。

老人摇摇头,缓缓道:“流言又从何查起啊?一传十,十传百罢了,我们布衣百姓也就是顺耳一听,谁也不会查问究竟。”

顾简又问道:“相信这些流言的人多吗?”

“恐怕不少。”老人迟疑了一下,继续说道:“老朽这一路走来,乡亲们怨气极大,有人说官府办事不利,治理水患的速度太慢,还有人说被毁的农田,官府也不管,也没有补贴,任凭遭难的百姓自生自灭。”

“当然,说得最多的,就是大梁与北燕的战事过于频繁,年轻人都上了战场,穷兵黩武,导致国家内部根基不稳,没有多余的粮食储备,于是遭了天谴,连累百姓。”

停顿片刻,老人似是察觉到了什么,望向顾简,讷讷道:“老朽是不是说的太多了?敢问贵人,你可是京城的权贵?”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汉匈奴王
大汉匈奴王
这是汉末南匈奴的故事。刘豹万万没想到自己穿越到三国,成了“其心必异”的匈奴王,与蔡文姬纠缠在一起。他蓦然发现,原来在大汉恢弘的篇章中,竟然有着这么一群胡人,替大汉镇守北关,甚至可能是你我的祖先。他们夹缝中生存,有人恨他们是爪牙,有人视他们为猛兽,有人把他们当走狗,唯独没有人愿意把他们当人。恰逢汉末渐失权柄,又有鲜卑崛起,匈奴难民大量涌入河套,汉廷最后用计再次分裂其部,之后再也无力握住缰绳。逐鹿中原
老李不似人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一朝魂穿,李逸竟然成为了一名宫内的假太监!意外之下,他撞破皇帝女儿身,从此,扶摇而上,平步青云!
三三木头
枭雄镇山河
枭雄镇山河
从活一次能做什么?想让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来了兵灾。想让对自己好的人活的好点,那些贪婪的人不肯!怎么办?打倒他们
红色疯子
沙土窝
沙土窝
翔实讲述农村生活的小说。有代农村生活情怀的读者慎入,怕你产生共鸣,哭湿枕巾。
沙土窝
明末红衫军
明末红衫军
明朝末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而华夏大地群雄并起,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大时代。颓势的大明王朝面对着各种困难,一点招架的余地也没有,只是在大踏步走向灭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1世纪新一代施工员张元彪意外穿越,三观奇正的大好青年从流民乞丐做起,能否在这乱世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再造一华夏盛世。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个不开后宫,缺乏爽文的张元彪如何表现。
迷人的贾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