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香客络绎不绝,北京的餐饮、住宿、出租车行业最先感受到,伴随着晦涩难懂的普通话,各种神异的传说不胫而走,西郊玄应观的名声在市民和游客中广为流传,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道观门前的队伍越排越长。
玄应观的热闹场面吸引了不少人关注,旅游部门和一些商人找上门来,提出扩建道观共同开发的建议,周虎臣对这样的提议不感兴趣,委婉的拒绝了他们,也有人打过其他主意,可是一摸底细,看看后院没有挂牌的疗养院、前院参与管理和安保的部门,心里的不良想法顿时烟消云散。
周虎臣想的很明白,这波热潮总会过去,道观的收入不是靠普通香客,一旦有旅游部门或是开发商介入,收门票、烧高香之类的敛财项目就会接踵而至,等到坏了名声收入锐减,大概率会被转包出去,若干年后,站在道观门前骂街、有家不能回的道士很可能是周启夏。
拒绝了别人共同开发的提议,道观门前长长的队伍总得解决,琢磨了几天后,他跟老家的村长商量,由道观借钱给村民,把各家的房子改建成民宿,远道而来的香客可以领取号码牌,约定时间上香,这样他们免去了排队之苦,村民也能多一份收入。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道观吃饭是村民们多年的梦想,只是前些年来看病上香的人,要么是附近十里八乡的普通老百姓,要么是开着豪车的富商,实在找不到下手挣钱的地方,近几年多了一些为儿女求纸符的城里人,他们才能卖一些旅游纪念品,多少挣几个零碎的小钱。
村长召开了全村大会,对于周虎臣的提议没人能够拒绝,各家不但盖起了新房,还能多个长久营生,真正做到靠着道观吃饭,既然全村都同意,周虎臣也不耽误时间,请来设计人员,对村子进行重新规划,统一的三层小楼,水电暖一应俱全,道路、绿化条理分明。
趁着开春时节,村民们暂时辛苦一点,在村外搭起帐篷,老房子全部推倒重建,施工队热火朝天的干活,周虎臣继续深居简出,只有来一些重要客人,他才会出面接待,治疗病人交给四个徒弟,财务由周启夏接手。
受海外华人影响,南方商人来北京办事、旅游时,去玄应观上香成了必选项目,道观门前的队伍有增无减,直到旁边村子的民宿装修完毕,情况才有所缓解,为了吸引游客居住、增加村民的收入,周虎臣挑选几棵大树埋下了长春符,村子里成了简化版的疗养院。
游客们很快发现了好处,上完香后往往会停留几天,村民们自发的学习厨艺,还有人买了面包车,做起载客生意,收入日益丰厚,这次全村重建,周虎臣只是翻修了一下自家的老宅,外观基本保持原样,周正和刘玉兰来看过几次,周雨婷两姐妹偶尔也会来重温一下儿时的回忆。
周正自从四个徒弟都出师以后,心里一时别无所求,医馆也交给大徒弟经营,自家仅是正常收房租,其他三个徒弟要么自己开医馆,要么去中医院上班,周正出钱出力帮他们安排妥当,算是全了二十年师徒情谊。
周正现在喜欢坐在门前的石榴树下,看着重孙们围绕膝前嬉戏打闹,或是跟来串门的街坊下几盘象棋,舒心的日子没过多久,他渐渐的发现老伴总是丢三落四,甚至衣服穿反了都不知道,往日说话利索的刘玉兰开始变的口齿不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