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所有人都知道,但了解的并不多。
普通人对狐狸的认知多半停留在形象、狡猾、臭或者狐仙一类的方面。
归根结底,狐狸比较少见。哪怕是动物园也并不常见。
过去几十年,狐狸还是挺多的,后来因为偷猎和生存地缩减而逐年减少。直到现在已经是难得一见。
不过所谓难得一见更多的是在华东华南地区,华北西北东北还是相对多一些的。
我们口语中的狐狸,多指赤狐。
赤狐也叫草狐、火狐等,它们的毛色比较多变,并非全是红色,也可能是黄色、灰色或者褐色。
不过不论毛色如何变化,身上的主要辨别特征不会变,那就是耳朵、肚皮和尾巴。
红色也好灰色也罢,赤狐的耳背必然是黑色的,肚皮必然是白色的,尾巴尖也必然有一撮白毛。
如果在野外遇见毛色比较特殊的,也许有些人会觉得这是一只瘦小的狗。
狐狸与狗很像,但也比较好区分。比较典型的特征就是大尖耳朵、尖嘴巴、蓬松的尾巴。
狐狸稀少的一大原因就是因为它们的皮毛值钱。狐裘、皮草等多用狐皮,前些年市场供不应求,哪怕到了近年一些高端市场仍旧持续热销。
言归正传。捕猎狐狸,当下环境很难说刻意针对性的捕捉,只能是偶然遇见。
在野外遇见狐狸踪迹,很容易被人所忽视。
干燥后发白的狐狸粪便。
无论是踪迹还是粪便,都与狗过于相似,而且不少狐狸喜欢在村庄附近游荡,这更容易让人觉得是狗留下的痕迹。实则不然。
单从脚印来说,狐狸的脚印比狗要小很多,差不多跟四个月大左右的土狗脚印类似,粪便也要稍小一些。
脚印方面,狐狸的指甲比狗要细长,不注意很难发现。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通过粪便是能察觉出不同的。
狐狸的粪便中会出现大量未完全消化的动物毛发和一些浆果种子。
这是食性上的区别,狗是肉食性动物,虽然经过人类驯化也会吃一些素食,但本质上还是趋向于吃肉吃骨头的。
而狐狸是彻底的杂食性动物,不考虑人类生活垃圾的话。它们的食物构成一般是啮齿类占60%左右,虫子占20%,浆果类占15%,鸟类占5%。
啮齿类主要是各种老鼠、松鼠、兔子,虫子包括毛虫、蠕虫、蚯蚓还有甲壳虫,浆果就是类似于草莓、葡萄、榛子这样的,鸟类就不一而足了,主要看它碰运气抓到什么鸟。
狐狸是会爬树的,但是没有豹猫和果子狸那么擅长,相对于狗来说已经强出太多。
话说回头,确定是狐狸留下的粪便之后就容易一些了。
捕捉狐狸最好的办法肯定是用枪,但是在现实情况下枪并没有那么容易碰到,所以结合实际情况来说,捕兽夹是不二选择。
但是狐狸是捕食者,区别于之前提到过的那些食物链底端的动物,狐狸是四处游荡的,并没有固定的行动路线,所以使用捕兽夹时与之前针对野兔和麂子时的方式方法略有区别。
首先确定狐狸出没的大致范围,这一点至关重要,在发现狐狸踪迹的位置仔细观察,判断它去往的方向,前方是否有狐狸栖息的位置,比如丘陵、树林、石山、山包等等。
只要有适合狐狸久留的地形,短时间内狐狸不会离开,换言之那里就是理想的下捕兽夹地点。
下夹时,需要寻找一个略微闭塞的角落,最好是三面死角一面通路的地方,实在没有这种地方也可以人为布置一下,狐狸轻易不会穿过障碍物,这是它们的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