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仲当即遣了周允宽去打探打探。
片刻后,周允宽回来报给他:“周家药铺已改名为济世堂,如今的济世堂已然跻身大京知名药商行列,一味青术更是被传的神乎其神,各大药堂争相与济世堂达成合作……”
周允宽咬牙切齿道:“我们周家如今落到这步田地,她老三家的孤女凭什么这般春风得意?”
周伯仲也是气得不轻,连连抚着自己胸口,怒道:“都道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周点玉倒是好造化,攀得上萧御史这样的好靠山。”
说着他目光一厉:“到底是我周家的闺女,她一句撇清关系便算了?哼!”
周允宽:“父亲是想?”
周伯仲哼道:“我倒要看看,她待如何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认这点血缘之亲!”
附耳到周允宽耳边低声交待了几句。
另一边,梧桐居。
今日御史台没有太多事情,为防点玉又忙起来忘了时辰,刚到酉时,萧临肃便去济世堂接了点玉回家。
一进门,徐良娣便满脸喜色地对周点玉道:“点玉,你姑姑要来大京!”
说着将手里的那封家书递了过去。
周点玉除了两位心思不端的伯父之外,还有一位小姑姑。
这位小姑姑同她父亲周允厚同为周伯仲正妻所出,俩人性情相近,均是看不惯周家背地里的营生,与本家那几位不很对付。
不过兄妹俩关系不错,徐良娣与这位小姑子处得也好。
小姑姑周允诺性子直爽,是个十足的行动派,很有自己的主意。
在点玉两岁那年,周允诺因不满于周伯仲给她安排的亲事,索性独自一人逃离了大京,与本家断了联系,这些年来,只与点玉家通过书信往来。
周允诺一路走到汴州,在那里凭着自己带的一点盘缠,安身立命。
不久后邂逅了一位为人清正家世清白的穷秀才,她便自己做主与人成了婚,婚后她凭着精明的手腕与头脑,一边经商支撑夫君考科举,一边打理内宅相夫教子。
这么些年来,她与夫君的关系十分和睦,夫家赵姓也在汴州商圈有了一席之地。
可惜她夫君没有为官的命,三次不中之后便放下了,安心在周允诺的支持下经商了。
不过却将科举梦托付在了她们的嫡子身上,夫妇俩自孩子小时便十分重视对他的教育。
嫡子赵恪也很有出息,十五岁的年纪便已中举,拥有了参加科考的资格。
周点玉闻言也是十分欢喜,将家书拆开看了一遍,大意是赵恪要参加今年的秋闱,姑姑怕他到时人生地不熟的发挥不好,便带着赵恪来大京常住几月,熟悉熟悉环境。
又与点玉一家许久未见了,便也趁此机会好好聚一聚。
周点玉:“总见姑姑信里夸恪儿,没想到真这样出息,十五岁的年纪便已中举了。”
徐良娣笑道:“是啊,说起来,恪儿也就你父亲过世那时,跟你姑姑来过一趟,那时他还小,不过看着却懂事的很。只是没待几天便走了,不知如今什么样了。”
萧临肃看着母女俩怀旧,从未听说她家还有一位姑姑,不由问道:“夫人何时多了一位姑姑?”
还突然冒出来一位表弟?
周点玉便跟他解释了一通。
萧临肃抿唇默了一瞬,汴州赵家他知道,只是,赵家的情况,绝对不像点玉说的这般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