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知道吴千户和刘管事被抓了之后,黄润就一直待在屋久岛上。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实在不行,他就去投奔倭人。就在黄润那边还在左右纠结的时候,李秉的信到了。信的内容很简单:看在家里人的份上回来吧。
这下还有啥可以纠结的呢?在日本,黄润在屋久岛打个喷嚏,萨摩藩的岛津忠国都要感冒。不过“宁做倭人匪首,不做大明舔狗”的梦想,在李秉到达宁波府的那一刻就破裂了。黄润带着自己的船队老老实实的回到了宁波港,然后就被下了狱。
黄润把自己的发家史来龙去脉都给李秉汇报了一遍,那基本就是一本《大明律》中,除了书皮什么都犯过。作为都察院的御史,李秉是公正的。结果简单直接:
这吴千户和刘管事就等着秋后问斩吧,黄润当然还是喜提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套餐。而且他的家人还有那些船员和合作伙伴,则是统统发配西北充军。
李秉把“宁波军火走私一案”的结案文本发回朝廷,就等皇上签字画押了。
朱祁镇在派李秉前往宁波府的时候,的确很生气,但是没多久皇上的气消了,平静下来思考这个问题,突然想到:这件事情能被巡按御史发现,很显然就是因为干这个的人太多,而且事件的起因还是他们内部竞争产生的恶意举报。
平静过来的朱祁镇,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站在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既然这个“源”已经开了,要想堵上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朝廷要颁布禁止法令很容易,但是谁能保证这就一定禁得住呢?一旦贸易重新回到地下,朝廷就更难监管了。
这就如同大明开国之后实行的禁海政策,禁是禁不住的,不如开港之后,朝廷加以管理。想到这,朱祁镇又觉得这件事不应该从重处罚了。过度严厉的管理,有可能会让这么多年来的正常贸易受到打击。
李秉去了一个多月,朱祁镇就收到了审理结果,至于惩罚方面皇上看都没看,反倒是对于这个叫黄润的商人的描述很感兴趣。这帮海商还真会动脑子,居然在日本还搞了一个小岛做生意。
当朱祁镇看到黄润卖一把火枪给倭人最高卖到五百两银子的时候,连皇上都对这个商人高看了一眼。大明一把火枪的造价不足七两银子,拿给这帮奸商一弄翻了七十倍,这哪是走私啊?这不是纯纯的诈骗嘛。
当年郭敬在大同走私火铳、盔甲给瓦剌人,换的那点银子连出厂价都不够。哎~这帮奸商确实要比没文化的太监懂忽悠啊。
不过这做贸易,也不能这些商人们想卖什么就卖什么呀。朱祁镇思索着对策,把这火枪卖给倭人,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倭人对大明的威胁,比起瓦剌几乎就是三体人和草履虫的差距,只是朝廷不能让这些商人肆意妄为啊。
突然皇上智慧的火花一闪现,朝廷不如设置一个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把这个机构安置在商人们海外进出口商品的港口,无论是卖与买,都必须经过官方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