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对于大明朝来说,这帮最好的船工要仿造一条船的能力,还是手到擒来的。毕竟那个时候明朝的航海技术也不弱,只是再某些地方需要提升而已,这李范的记录,就成了大明舰船升级的最后一块拼图。
明朝的航海技术,彻底的迈进了2.0时代。
经过十几天的努力,这艘三角帆船的图纸被描绘了出来,马瑞祯看着眼前的图纸,终于解开了当时内心的那个疑惑,“我终于知道这个可以移动的船帆有什么用了。”
一旁的船工们惊奇的看着他,“马主事,你明白什么了?”
马瑞祯激动的在一旁的纸上画了起来,“你们看,我们的船是一张大帆是吧,只有顺风才能航行。你们看看这个~”说着,马瑞祯就又在纸上画了起来,“你们看,如果风是从侧面吹过来的,我把船帆调整成这样,那船一样可以向前行驶。”
马瑞祯把随手画的草图反过来给船工们看,都是跟船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众人一看就明白了过来,“啊~原来是这样。”
“大家努努力,这艘新船要是可行的话,咱么龙江造船厂的活计可就多了。”
马瑞祯安排了船厂最有经验的老船工来打造这艘船,几乎整个造船厂的资源都优先给它使用。闲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才接到一个造官船的活,大家都卯足了干劲,准备把这条船完美的复刻出来。
像龙江造船厂这种大明最顶尖的船厂,火力全开一年能造两百艘船的地方,仅仅花了半年的时间,就把这艘鲁密人的三角帆船造了出来。关键是不但造出来了,这帮老船工还根据自己的经验,改善了许多李范资料上不合理的地方。
最终等到正统九年四月初八,下水试航。明制版的三角帆船,长十八丈(60米),宽六丈八尺(23米左右),深三丈(10米),为了加固船船身,船工们还用了铁条数十根从底龙骨沿舷板箍到两沿。
船有桅杆三根,铁力木舵1具,备用舵2-3具;锚4具,一共重五六千斤。第一次在长江上试航的时候,比起平头的传统帆船设计,这种如柳叶一样的船体在水面上的行驶速度更快,但是稳定性不如传统帆船好。
在顺风的时候,船工们尝试这转变船帆的角度,但是一转换之后,船帆的动力明显的下降了,大家还是习惯了,传统帆船一张大帆扬帆起航的感觉。这种要考虑船帆角度和风力之间的配合的问题,大家还不太弄的明白。
不过无论怎么说,顺风航行,这艘船是没问题的。
马主事赶紧给皇上上疏,龙江造船厂完美的完成了仿制三角帆船的任务。朱祁镇看到奏疏,到是挺高兴,不过他也不懂船。这种事情只能交给懂船的人去干。皇上下令,把这艘船先交给崇明守御千户所下设的水师守备中队,让他们去试试这艘船怎么样。
同时皇上还下令,让李范也前往崇明县。毕竟他是除了那些鲁密商人,最清楚这艘船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