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高宗:朱祁镇二世

第134章 边民改革

而且拥有这样身份的蒙古人,不能进城,不能迁徙,但凡要去邻村串个门都得要路引。对于这套政策,朝廷当然手到擒来。毕竟当初太祖高皇帝立下的祖制就如此,虽然对于大明来说这条祖制早已聊胜于无,但是对于新内附蒙古人来说,那就是铁律。

而且朱祁镇还决定,如果是拖家带口内附的瓦剌四大部族人,朝廷还会给与特殊的“关怀”。他们的妻子孩子都得接受朝廷的教化,特别是那些未成年的小孩,很长一段时间,吃住都得待在书院里,只有考核合格了才能回家。

如果这些家庭的壮丁在军中服役,朝廷还会帮他们“免费照顾”家庭。要想成为自由民,那就在战场立功吧,立功之后得到爵位,就可以免除朝廷的他们的“特殊关照”。

最后就是战场上的瓦剌俘虏,那就不用多说了,直接就扔“苦力营”里。这些人不配拥有朝廷的宽大。千万不要怪大明身份歧视,如果这个口子不堵住,日后蒙古人叛逃的数量会越来越多,所以那些真心内附却不受待见的蒙古同胞们,要怪就怪断了你们生路的傲云巴特尔吧。

构思完了对蒙古人的民族政策之后,朱祁镇决定还是先在陕西省实践一下。明朝的陕西省可比今天的陕西要大太多,宁夏、甘肃、河西走廊当时都属于当时山西行都司的管辖范围。民族组成及其的复杂,

就在清水之乱被平定后不久,朱祁镇下旨,执行这一套对于内附蒙古人的新管理政策。同时不再隔离汉民与蒙古人的生活。汉人要牧马放羊也行,蒙古人要耕地劳作也可以,只要你们开心就好。朝廷也不阻碍边疆地区的汉人沿用胡人的生活习俗,并且鼓励胡汉通婚,既然要融合那就从物理上融合吧。

朱祁镇的诏书打开了两个民族最后的一层窗户纸,在灵州和固原,两个民族的百姓早就相互生活在了一起,只是朝廷一直采取的民族隔阂政策,使得明朝一味的想汉化蒙古人,其实融合这种东西不存在你汉化他,还是他胡化你。

对于老百姓来说,只要能好好的生活下去,管你是汉人习俗还是胡人习俗呢?对于朝廷来说,只要你束发右衽,至于你要放羊还是耕种有那么重要吗?对于朝廷来说,地方上的税收和安定才是最重要的。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边民周知册》,朱祁镇用自己1.5辈子的政治经验总结出来的民族政策。现在朱祁镇的新政一下,朝廷完全放开了,你们自由活动吧。前提就只有两个:交税和安定。

这条新政很大层度上的缓和了灵州和固原两族百姓之间的矛盾。虽然这项新政做不到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是朱祁镇算是想明白了这点,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同时皇上下诏给王骥,王大人在甘肃镇搞了人也先,现在瓦剌跑到陈总兵的宁夏镇去搞事情,所以王大人也要负一点责任。皇上要求王骥和朵儿只伯编写一份蒙古草原的“籍贯”表,方便朝廷以后甄别身份。

朱祁镇的外挂也就开到这就到站了,接下来的政策能不能起到作用,他也不置可否。毕竟明朝对瓦剌的战略意图就是要分而治之,所以草原上的蒙古部族对于朝廷来说很重要。只有一个稳定的甘肃镇和宁夏镇才是战胜也先的基础。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远古部落王朝
远古部落王朝
一个会武功的现代人,带着唐刀去了远古部落时代,创建了属于自己王朝
温柔的小太阳
上兵血途
上兵血途
一个没落王朝的最后挣扎,总是伴随着如山的白骨;一个铁血时代的轰然落幕,必将流溢着华丽的悲情。这是一个虚构的庞大地理空间中演绎的一曲现实主义悲歌。这不是历史,历史却如影随行,这不是真实,真实却暗藏其内。读者将会沉浸在一个建立在宏大的世界观之上的内蕴深厚的绵长的叙事中:在空前惨烈的龙岭大战的尾声,大夏云中郡守司徒川被绝世美貌的龙川郡主漠藏诺云营救,从而开启了一代军神血雨腥风、奇谋纷呈的征伐之路……金戈
河冷川
民国:杀敌爆兵,我是超级军阀
民国:杀敌爆兵,我是超级军阀
穿越亮剑的世界,恰逢李云龙犯错去了服被厂,主角被委任成了负责人。收服张大彪,征服周卫国,还让杨志华掌握上千门火炮!整合势力,开办工厂,物资成堆,伙食标准堪比土财主。三个月后,老李从服被厂回来,被眼前的一幕吓呆了,一个个富得流油,容光焕发,连门口的狗也啃上了骨头!简介有限,正文养眼,原汁原味,保证不坑!
我不是神豪
重开在1914
重开在1914
穿越回1914年,陈诚化身为奥匈帝国陆军总参谋长康拉德。在大战前夕,他目睹费迪南大公被刺杀,由此立誓要改变历史。在他的领导下,奥匈帝国的军队像多瑙河一样无畏无惧,他们以坚韧不拔的决心与热忱,向着胜利前进。与此同时,康拉德,他以铁的决心与铁拳,对那些轻率的恐怖分子以及愚蠢的小鬼重拳出击。2000帝国克朗>3000美元,维也纳的一条街道就能震撼整个纽约,奥匈人你要自信!多瑙河多么蓝、多么亮,溪谷、田野
君主主义者
穿越成方天画戟之一统三国
穿越成方天画戟之一统三国
李化龙一次意外,穿越到三国,却寄身在武功第一人吕布的陪葬品——方天画戟上,他凭借方天画戟之身,加之一番奇遇。终于成就一世霸业。
坐家做梦